離婚時男方轉讓母親名下的股權嗎?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一、 a,女方婚前個人財產; b,父親的個人財產; c,你的產權部分為夫妻共同財產; 二、 a,夫妻共同財產; b,夫妻共同財產; 三、 你的股權為夫妻共同財產, 夫妻雙方協商一致將出資額部分或者全部轉讓給女方,過半數股東同意、其他股東明確表示放棄優(yōu)先購買權的,女方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 夫妻雙方就出資額轉讓份額和轉讓價格等事項協商一致后,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但愿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人民法院可以對轉讓出資所得財產進行分割。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也不愿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視為其同意轉讓,女方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 四、 一般不會。子女撫養(yǎng)的裁判另有依據。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1.夫妻雙方協商一致將出資額部分或者全部轉讓給該股東的配偶,過半數股東同意、其他股東明確表示放棄優(yōu)先購買權的,該股東的配偶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 2.夫妻雙方就出資額轉讓份額和轉讓價格等事項協商一致后,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但愿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人民法院可以對轉讓出資所得財產進行分割。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也不愿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視為其同意轉讓,該股東的配偶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
-
隱名股東股權轉讓轉讓
隱名股東股權轉讓需確定其是否具有股東身份,確定辦法和依據如前述;若并不具有股東身份,則轉讓合同無效;如具有股東身份,則需要分情況對待。受讓人繼續(xù)隱名,則需要與顯名股東之間建立新的契約關系。
2020.06.26 278 -
轉讓股權必須經其他股東的親自簽名嗎?
是否要其他股東同意關鍵是看接受轉讓的是該公司股東還是股東以外的人。股權轉讓發(fā)生在該公司股東之間。此時股權的轉讓不需要公司其他股東的同意,股東可以自由決定轉讓給哪個股東,以及轉讓多少股權。
2020.09.16 727 -
股權轉讓時公司名下的房產怎么處理?
股權轉讓時,公司名下房產一般是不會被處理的。公司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股權轉讓與公司名下房產沒有聯系,轉讓股權后,公司應當注銷原股東的出資證明書,向新股東簽發(fā)出資證明書,并相應修改公司章程和股東名冊中有關股東及其出資額的記載。
2020.04.14 312
-
男方在父親的名下開的公司,離婚時女方可以把股權轉讓給母親名下嗎
一、 a,女方婚前個人財產; b,父親的個人財產; c,你的產權部分為夫妻共同財產; 二、 a,夫妻共同財產; b,夫妻共同財產; 三、 你的股權為夫妻共同財產, 夫妻雙方協商一致將出資額部分或者全部
2022-03-22 15,340 -
男方將母親的名字登記在他母親名下離婚時房子怎么分
第二十一條離婚時雙方對尚未取得所有權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權的房屋有爭議且協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決房屋所有權的歸屬,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判決由當事人使用。 當事人就前款規(guī)定的房屋取得完全所有權后,有爭議
2022-01-22 15,340 -
股權轉讓時,夫妻一方轉讓另一方名下的股權,股權轉是否有效?
筆者認為,此問題的關鍵是區(qū)分股權的性質,或者說是此時股權轉讓時體現的股權權能。根據上文所述,筆者贊同我國學者鄭彧的觀點,股權是指股東對股份的所有權,是一種物權、財產權[1]。股權轉讓體現的就是所有權中
2021-01-14 15,340 -
女方股權轉讓給男方離婚時男方可以要回嗎
你所述的問題,女方的乙方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后,并進行了變更登記的,女方屬于法定的股東,但是女方所購買的50%股權屬于夫妻共同財產,你應享有至少75%的股權份額,女方無權要求50%的股份。至于你所述的匯
2022-03-17 15,340
-
01:21
股份轉讓與股權轉讓的區(qū)別股權變動存在兩種形態(tài)。一是股權轉移,比如股權繼承和股權遺贈。它屬于被繼承人或遺贈人死亡這一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法律事件引起的股權變動。另一種是常見的股權轉讓,它是出讓方和受讓方基于合意實施的法律行為,引起的股權變動。 股權轉移,除非章程
2,515 2022.04.17 -
01:24
男方名下有債務離婚怎么辦離婚時男方名下負有債務的,需要對債務的性質進行判斷,并進一步約定債務清償方案。 首先,對于一方婚前的債務,一般認定為其個人債務。離婚時可不予處理。 其次,對于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產生的債務,分為夫妻共同債務和一方的個人債務。如果是夫妻共同債務
604 2022.04.15 -
00:56
股權轉讓合同的訴訟時效股權轉讓合同的訴訟時效為三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相關規(guī)定可知,股權轉讓合同的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三年的訴訟時效,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除
1,34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