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中借款保證人的具體意思是什么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保證人是借貸雙方約定在債務人無法履行債務時,承擔還款義務的責任人。保證人分為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不同類型的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方式有所不同。 1.連帶保證人 保證人是借貸雙方約定在債務人無法履行債務時,承擔還款義務的責任人。保證人分為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不同類型的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方式有所不同。 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無法償還借款時,保證人承擔連帶保證人的”稱之為連帶保證。借款到期后,債權人沒有還款的,債務人可以任意要求債務人還款或者是連帶保證人還款,也可以一并要求雙方共同承擔還款。 2.一般保證人 保證合同中約定“在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即為一般保證,債權人只能對債務人進行催款,并且通過訴訟要求債務人承擔責任,經(jīng)過強制執(zhí)行后,債務人仍然無法清償?shù)?,保證人才承擔責任。 注意:合同未明確約定保證類型的處理 如果在借款合同中約定了某人承擔保證責任,卻沒有明確約定,保證人承擔的是連帶保證還是一般保證,這種情況下,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保證人應該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對內(nèi)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
借款合同是什么意思?
借款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內(nèi)容一般包括借款種類、幣種、用途、數(shù)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等條款。
2021.01.12 168 -
借款主體是什么意思
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是對審理民間借貸案件作出司法解釋,首先對民間借貸行為及主體范圍予以明確界定。本司法解釋解決的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因資金融通而發(fā)生的爭議。解釋第一條第一款開宗明義,本規(guī)
2020.10.12 303 -
借款主體是什么意思
借款主體的意思是借貸法律關系的雙方,即債權人和債務人。因此借款主體僅限于借貸關系的雙方,其他的第三人并不構成借款主體,不過也有一些主體是不可以成為借款主體的,即商業(yè)銀行的董事、監(jiān)書、管理人員,信貸業(yè)務人員及其近親屬,上面所列人員投資或者擔任
2022.04.12 6,262
-
借款合同條款中的保證條款是什么意思?
1、借款方用做抵押,到期不能歸還貸款方的貸款,貸款方有權處理抵押品。借款方到期如數(shù)歸還貸款的,抵押品由貸款方退還給借款方。 2、借款方必須按照借款合同規(guī)定的用途使用借款,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借款進行違
2022-12-17 15,340 -
借款合同中的貸款保函是什么意思?
編號: (受益人) 根據(jù)貴方與(借款人)于年月日簽定的編號為的借款合同(下稱主合同)我行應借款人要求,特開立以貴方為受益人金額不超過(幣種)(大寫)萬元的借款保函。 一、我行保證,在貴方按照主合同的約
2022-12-12 15,340 -
借款合同的借款是什么意思?
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合同因貸款主體是金融機構還是自然人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法律特點,借款合同原則上為有償合同,也可以為無償合同;借款合同一般為諾成合同,但自然人
2022-04-07 15,340 -
合同中的借款是什么意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借款人借款,到期償還貸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合同應以書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間有其他約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內(nèi)容一般包括:借款類型、貨幣、用途、金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
2021-11-07 15,340
-
00:57
借款需要借款合同和借條嗎在借款的時候為了保護出借方的合法權益,一定要和借款人簽訂借款合同,或者是要求借款人出具借條。規(guī)范的借條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借款人和出借人的身份信息材料,例如姓名,身份證號碼;二,借款的用途,一定要是合法的用途;三,借款的本金金額
1,053 2022.04.15 -
01:30
借款合同成立的條件是什么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借款合同成立的條件是什么 借款合同的成立條件有以下幾點:1、簽訂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具備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在我國,年滿十六周歲,且精神正常的人擁有獨立簽訂勞動合同的行為能力;2、合同的內(nèi)容與形式合法,不違反法律
2,434 2022.04.15 -
01:12
借款合同擔保人要滿足什么條件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擔保人要滿足的條件 根據(jù)我國擔保法的規(guī)定,有資格作為保證人的主體包括有代為清償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公民。除此之外,我國擔保法規(guī)定了以下幾類不得作為保證人的主體:1、國家機關。除非是經(jīng)國務院批準為使用外國政府或者國
1,48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