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定消費欺詐行為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消費欺詐認定:首先,欺詐方主觀上具有欺詐的故意。欺詐的故意,是指欺詐一方明知自己告知對方的情況是虛假的且會使被欺詐人陷入錯誤認識,而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fā)生,欺詐人主觀上有欺詐的惡意。多數(shù)情況下,欺詐人主觀上的欺詐故意十分明顯,也易于認定,但在少數(shù)情況下就很難認定。比如銷售者出售產(chǎn)品,向消費者陳述時,銷售者并不肯定陳述的真?zhèn)危韵蛳M者作出陳述,以致因陳述事實的虛假性而導致消費者陷入錯誤。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認為,陳述的一方,即銷售者具有欺詐的故意,因為銷售者不能判定其陳述的是否真實,也就不能以真實的事實陳述給消費者。在陳述時,銷售者應當知道該事實若是虛假的,會使消費者陷入錯誤認識,因此,這種情況可認定銷售者具有欺詐他人的故意。 實踐中,經(jīng)常發(fā)生這類糾紛,商場出售過期商品,但卻是以打折促銷的方式銷售的,而且在店堂告示中明確告知購買者“打折商品,售出恕不退換”。消費者購買后發(fā)現(xiàn)是過期產(chǎn)品,便以商場銷售過期產(chǎn)品構成欺詐為由,要求退貨并賠償。對此,商場則常以其已在店堂告示中明確告知購買者“售出恕不退換”為由作為抗辯。有人認為,打折商品在質(zhì)量等方面與非打折商品一定存在差別,既然商場已在店堂告示中明示售出恕不退換,消費者仍然購買,表明消費者自愿承擔某種風險,商場的行為不構成欺詐。這種觀點沒有法律依據(jù),商場出售任何商品,不論是否打折,都必須保證商品的質(zhì)量,包括不得出售過期商品。這是商場必須承擔的法定義務,而不是商場對消費者承擔的合同義務。對于其不得出售不合格商品的法定義務,商場不得利用店堂告示的方式予以免除。有的商場認為,商品的保質(zhì)期印在商品的外包裝盒上,商場并沒有對保質(zhì)期作任何修改,消費者購買時不可能不注意到商品的保質(zhì)期。
對內(nèi)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對欺詐消費者的認定,既要遵循民法上欺詐的構成要件,又要秉持保護消費者的基本立場。具體應當符合以下要件: 第一,經(jīng)營者具有主觀故意; 第二,經(jīng)營者具有欺詐的客觀行為; 第三,經(jīng)營者的欺詐行為和消費者的購買意思表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主觀上欺詐者必須具有欺詐的故意;客觀上欺詐者采用的是欺騙的方法:一是虛構事實,即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實,告知虛假情況;二是隱瞞真相,即掩蓋和歪曲客觀存在的事實;造成了對方當事人相信謊言,陷于錯誤判斷,并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事實的后果的認定構成消費欺詐。
-
如何認定消費欺詐行為?
認定為消費欺詐行為的有:消費主體存在欺詐;虛假的價格欺詐行為;虛假的質(zhì)量欺詐行為;虛假的宣傳欺詐行為;虛假的商品標識欺詐行為;消費時存在欺詐的其他情形。
2021.04.09 194 -
消費欺詐行為該如何認定
認定為欺詐行為應當符合以下要件: 一是經(jīng)營者有欺詐的故意。經(jīng)營者有欺騙他人并且希望通過欺騙行為獲利的明知而為之的主觀心態(tài)。 二是經(jīng)營者有欺詐的行為。經(jīng)營者作出通過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式使事物表象與客觀真相不符的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 三
2020.11.24 506 -
如何認定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對欺詐消費者的認定,既要遵循民法上欺詐的構成要件,又要秉持保護消費者的基本立場。具體應當符合以下要件:第一,經(jīng)營者具有主觀故意;第二,經(jīng)營者具有欺詐的客觀行為;第三,經(jīng)營者的欺詐行為和消費者的購買意思表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2021.02.09 348
-
如何認定消費者欺詐行為
1、所謂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是指經(jīng)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 2、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2022-04-01 15,340 -
欺詐消費者行為如何認定
1、所謂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是指經(jīng)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 2、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2022-03-21 15,340 -
如何認定欺詐消費者行為
1、所謂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是指經(jīng)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 2、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2022-04-26 15,340 -
欺詐消費者的行為如何認定
1、所謂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是指經(jīng)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 2、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2022-04-26 15,340
-
01:27
消費欺詐行為的法律認定消費欺詐行為,是指經(jīng)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過程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根據(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國家工商總局《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可以從3個方面判斷經(jīng)營者的行為是否構成消費欺詐:
3,455 2022.04.17 -
01:14
消費欺詐賠償標準經(jīng)營者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shù)慕痤~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shù)慕痤~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經(jīng)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
2,122 2021.04.25 -
01:45
婚內(nèi)強奸這一行為如何認定婚內(nèi)強奸是指在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丈夫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違背妻子意志,強行與妻子發(fā)生性關系的行為?;閮?nèi)強奸這一行為的認定如下: 1、婚內(nèi)強奸符合犯罪的構成要件,是犯罪行為。 2、婚內(nèi)強奸體現(xiàn)了一方對另一方的身體、精神等進行嚴重侵害。如
1,284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