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四十八條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八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guī)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xù)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xù)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guī)定支付賠償金。 經濟性補償金的標準是工作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的工資,滿六個月不滿一年按一年算,不滿六個月支付半個月的工資,87條規(guī)定的賠償金是經濟性補償金的雙倍。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guī)定的醫(y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是為了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制定。經2008年9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25次常務會議通過,由國務院于2008年9月18日發(fā)布并實施。
-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是為了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制定。經2008年9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25次常務會議通過,由國務院于2008年9月18日發(fā)布并實施。
2020.08.09 499 -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是為了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制定。經2008年9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25次常務會議通過,由國務院于2008年9月18日發(fā)布并實施。
2021.10.12 3,181 -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是為了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制定。經2008年9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25次常務會議通過,由國務院于2008年9月18日發(fā)布并實施。
2020.10.19 422
-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九條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的條件、程序,用人單位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一)用人單位與勞
2022-06-23 15,340 -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九條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的條件、程序,用人單位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一)用人單位與勞
2022-06-07 15,340 -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附件1第十八條新規(guī)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規(guī)定的條件、程序,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的;(二)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
2022-09-09 15,340 -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八條怎么寫
第七條規(guī)定的職工名冊,應當包括勞動者姓名、性別、公民身份號碼、地址及現住址、聯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時間、期限等內容。
2022-09-27 15,340
-
00:51
勞動法未簽訂合同賠償條例未簽訂合同賠償條例的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勞動合同法要求單位和員工必須要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如果沒有簽書面勞動合同,會出現下面一系列的后果:如果是因為單位的原因不簽,那么給單位一個緩沖期,一個月內單位不簽的話,對
2,836 2022.04.12 -
01:03
垃圾分類條例實施時間垃圾分類條例實施時間,每個地區(qū)的實施時間是不一樣的。浙江省垃圾分類條例的實施時間為2021年5月1日。根據相關條例規(guī)定可知,可回收物,指適宜回收的可資源化利用的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廢棄的紙、塑料、金屬、包裝物、紡織物、電器電子產品、玻璃等;易
3,334 2022.04.12 -
01:15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釋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釋義如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1、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
26,67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