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傷殘等級可以鑒定嗎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十級傷殘鑒定是根據(jù)1.日常活動能力部分受限;2.工作和學習能力有所下降;3.社會交往能力部分受限。參照GB/T16180一2014《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yè)病致殘等級》進行判定的。而描述傷情無法達到十級傷殘的標準。無傷殘等級賠償:只要認定為工傷,那么受傷員工就可以享受工傷待遇。沒有傷殘等級,那么只是沒有一次性補助金。員工的治療費等治療期間的費用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員工的工資由單位按月支付。根據(jù)《社會保險法》第三十八條因工傷發(fā)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guī)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一)治療工傷的醫(y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二)住院伙食補助費;(三)到統(tǒng)籌地區(qū)以外就醫(yī)的交通食宿費;(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經(jīng)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第三十九條因工傷發(fā)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guī)定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治療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
對內(nèi)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
鑒定傷殘等級
不同的身體部位鑒定標準不同。受害人受到人身損害需要做傷殘鑒定的,去司法鑒定中心申請進行鑒定,具體結果要以鑒定結果為準,可以參考《人體損傷致殘程度分級》。如果屬于工傷,去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具體結果要以鑒定結果為準,可以參考《勞動能力
2020.07.23 428 -
傷殘等級鑒定?
傷殘鑒定有勞動能力鑒定、交通事故鑒定以及醫(yī)療事故鑒定等。以勞動能力鑒定為例,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勞動能力鑒定的等級分為一至十級,最重為第一級,最輕為第十級,不同等級的傷殘可以領取的補償金標準不同。 根據(jù)條目劃分原則以及工傷致殘程度,綜合考慮各門類
2021.07.02 136 -
傷殘等級鑒定
《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yè)病致殘等級》殘情級別分為一至十級。最重為第一級,最輕為第十級?!度梭w損傷致殘程度分級》人體損傷致殘程度劃分為10個等級,從一級(人體致殘率100%)到十級(人體致殘率10%),每級致殘率相差10%。
2020.06.22 973
-
工傷鑒定傷殘等級可以申請次級傷殘鑒定嗎
工傷又稱因工負傷,職工因工傷所花費的治療費、醫(yī)藥費、住院費等視其傷殘等級由用工單位承擔賠償,因此工傷傷殘等級鑒定標準非常重要。而受傷的員工就需要準備好相關的鑒定材料去相關部門做工傷等級鑒定。盡早做好工
2022-07-25 15,340 -
工傷鑒定可以分等級嗎,傷殘等級多少級
工傷保險傷殘等級一共有10級,工傷傷殘是指職工工傷與職業(yè)病致殘等級分級,是對職工工傷后勞動能力的鑒定,即對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yè)病的勞動者獲得醫(yī)療救治和經(jīng)濟補償進行受傷等級鑒定的標準。工傷傷殘等
2022-05-09 15,340 -
工傷鑒定8級可以算傷殘等級嗎?
完全可以。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將依據(jù)《職工工傷與職業(yè)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對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在60日內(nèi)做出勞動能力鑒定并通知申請人(情況特殊的可再延長30日)。申請人對鑒定結論存有疑義時,可在收到鑒
2023-03-26 15,340 -
傷殘等級鑒定5級可以解除嗎
五級、六級傷殘待遇1、標準: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fā)給傷殘津
2022-10-19 15,340
-
01:41
人身傷殘等級鑒定標準根據(jù)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的規(guī)定,傷殘等級鑒定一共分為一級到十級。從一級到十級傷殘程度逐漸減輕。傷殘是指因為事故損傷所致的人體部位的殘疾,包括精神的生理功能的和解剖結構的異常及其導致的生活工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不同程度喪失。一級傷殘是指日常生活完全不
7,381 2022.04.15 -
01:11
傷殘鑒定等級怎么劃分傷殘等級共劃分為十級,一到四級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五、六級為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七到十級為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勞動者在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因工作原因受到意外傷害,被認定為工傷后,由定由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向設區(qū)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
6,955 2022.05.11 -
01:11
工傷骨折可以評定傷殘等級嗎工傷骨折是否可以評定傷殘等級,應當根據(jù)治療后的情況進行確定。法律明確規(guī)定,職工發(fā)生工傷,經(jīng)治療傷情相對穩(wěn)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因骨折而存在殘疾,或者影響勞動能力的,可以評定等傷殘等級,不存在殘疾或者影響勞動能力
2,414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