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申請時間不能超過工資多少?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如果與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那么申請離職就需要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的規(guī)定,履行提前三十天書面告知義務,三十天屆滿,你與公司間的勞動合同終止,勞動關系解除。 你提前一周申請離職,顯然違反了上述規(guī)定,公司批準你的離職申請,但并不等于接受你提前一周才申請的做法。所以公司扣你工資(應支付你已工作期間的工資),并無不當。 你連與公司簽訂的是哪種類型的勞動合同都搞不清楚,對問題的解決就有相當難度。試用期最長為六個月,一年期限的試用期顯然違法。 其次,如果公司在你工作的一年時間里,沒有按規(guī)定為你繳納社會保險費,你完全可以依據(jù)《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guī)定,解除與公司間的勞動合同,還有權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補繳欠繳的社會保險費等。
對內(nèi)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學員請假時限原則上不得超過學制時間的10%。每月按30天計算,即:學制半個月以內(nèi)的(含半個月),請假時限累計不得超過2天;學制一個月,不得超過3天;學制兩個月,不得超過6天;學制三個月,不得超過9天。
-
國企職工請假不能超過多少天?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五條單位根據(jù)生產(chǎn)、工作的具體情況,并考慮職工本人意愿,統(tǒng)籌安排職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個年度內(nèi)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單位因生產(chǎn)、工作特點確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
2020.09.19 574 -
國企職工請假不能超過多少天
國企職工請假一般不能超過十五天。職工一次性請假時間不超過15天或全年累計不超過20天的,原工資照發(fā);全年累計超過20天或一次性事假超過15天的,其超過天數(shù)的工資按本人基本工資的70%發(fā);全年累計超過30天的,超過天數(shù)的工資按本人基本工資的5
2020.11.01 1,180 -
職工請假一年不能超過多少天
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事假只要是用人單位批準了的,不管超過多少天都不可以作為用人單位辭退的理由,勞動者請事假的時間過于長久,用人單位可以不予批準即可。一年請事假20天以上不享有帶薪年假。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
2020.03.24 1,308
-
申請離職時間不能超過工資的多少?
如果與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那么申請離職就需要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的規(guī)定,履行提前三十天書面告知義務,三十天屆滿,你與公司間的勞動合同終止,勞動關系解除。 你提前一周申請離職,顯然違反了上述規(guī)定
2022-04-14 15,340 -
所以,申請離職時間不能超過工資的多少?
如果與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那么申請離職就需要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的規(guī)定,履行提前三十天書面告知義務,三十天屆滿,你與公司間的勞動合同終止,勞動關系解除。 你提前一周申請離職,顯然違反了上述規(guī)定
2022-04-11 15,340 -
請問離職的時間到底能不能超過工資一般是多少呢?
如果與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那么申請離職就需要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的規(guī)定,履行提前三十天書面告知義務,三十天屆滿,你與公司間的勞動合同終止,勞動關系解除。 你提前一周申請離職,顯然違反了上述規(guī)定
2022-04-11 15,340 -
職工加班時間不能超過多少時間
在勞動法中關于加班時間的問題有明確規(guī)定: 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于生產(chǎn)經(jīng)營需要,經(jīng)與工會和勞動者協(xié)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
2022-06-30 15,340
-
01:19
拘留時間不能超過拘留時間不能超過: 1、行政機關對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一般是在3天內(nèi)。但是對于一些情況特殊或者是比較復雜的案件,行政機關會申請延遲1到4天,以方便查清案情。但是對于重大案件或者犯罪嫌疑有重大嫌疑的行政機關還可以申請把拘留的期限延長至30日,但
1,614 2022.04.17 -
01:32
申請離婚訴訟多長時間首先,法院接到當事人起訴后,會在七日內(nèi)做出是否立案的決定,并通知當事人。另外,對于起訴離婚案件,如果按照簡易程序進行,則需要三個月;如果按普通程序,審限是六個月,二審審限是三個月。因此,離婚糾紛一般少則三個月,多則六個月。第一次起訴離婚時,
1,425 2022.04.17 -
00:56
工傷賠償不能超過多久工傷賠償申請勞動仲裁的時效為一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一般自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作出之日開始計算。超過時效,則不受法律保護。前款規(guī)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
3,28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