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費交納個人所得稅的需要注意什么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加班費是指勞動者按照用人單位生產(chǎn)和工作的需要在規(guī)定工作時間之外繼續(xù)生產(chǎn)勞動或者工作所獲得的勞動報酬。勞動者加班,延長了工作時間,增加了額外的勞動量,應當?shù)玫胶侠淼膱蟪?。對勞動者而言,加班費是一種補償,因為其付出了過量的勞動;對于用人單位而言,支付加班費能夠有效地抑制用人單位隨意地延長工作時間,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2012年2月,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表示節(jié)假日加班費需依法納稅。根據(jù)《勞動法》規(guī)定,企業(yè)可以制訂與國家法律不相抵觸的加班制度,對符合加班制度的加班情況支付不低于法定標準的加班工資??梢?,用人單位支付加班工資的前提是“用人單位根據(jù)實際需要安排勞動者在法定標準工作時間以外工作”,勞動者自愿加班的,用人單位依據(jù)以上規(guī)定可以不支付加班工資。
對內(nèi)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納稅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不陌生的,我們每個月領工資都是在扣除各種稅后的,但是有時候我們會遇到加班,因為加班屬于我們正常勞動外的一部分,所以單位要提供加班費才可以。
-
加班補貼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加班補貼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工資由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加班費計入員工工資總額,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在其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繳納稅款。個人所得稅的稅率是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
2022.10.21 591 -
加班工資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納稅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不陌生的,我們每個月領工資都是在扣除各種稅后的,但是有時候我們會遇到加班,因為加班屬于我們正常勞動外的一部分,所以單位要提供加班費才可以。
2020.05.31 434 -
加班工資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納稅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不陌生的,我們每個月領工資都是在扣除各種稅后的,但是有時候我們會遇到加班,因為加班屬于我們正常勞動外的一部分,所以單位要提供加班費才可以。
2020.02.15 258
-
加班費要交納個人所得稅嗎?
一、加班費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加班費計入員工薪水總額,合并計量個人所得稅。 二、根據(jù)《關于薪水總額組成的限定》(1989年9月30日國務院準許1990年1月1日國家統(tǒng)計局令第1號發(fā)布)的限定,薪水總額
2022-07-14 15,340 -
加班費需要交個人所得稅
想知道加班費需要交個人所得稅嗎的朋友可參考以下內(nèi)容: 1、加班費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加班費計入員工工資總額,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 2、根據(jù)《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guī)定》(1989年9月30日國務院批準19
2023-01-20 15,340 -
加班收入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嗎
下面是關于加班收入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嗎問題解答 加班費應并入工薪收入依法征稅。[2]在一個納稅年度內(nèi),對每一個納稅人,一次一次性獎金的優(yōu)惠算法只允許采用一次。 個人所得稅單位在外地設立辦事處,并從當?shù)?/p>
2022-08-20 15,340 -
加班費需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加班費應并入工薪收入依法征稅。 在一個納稅年度內(nèi),對每一個納稅人,一次一次性獎金的優(yōu)惠算法只允許采用一次。 單位在外地設立辦事處,并從當?shù)卣腥?。這部分工作人員居住在當?shù)?,其住房情況以及保險水平應遵從當
2021-06-28 15,340
-
00:57
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標準是什么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標準是用每個月的收入額減除1600元的費用后的余額,這個標準是根據(jù)每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來計算的,個人所得稅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稅務機關和自然人之間的平衡關系,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分為兩種,分別為居民個人綜合所得使用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以
2,049 2022.05.21 -
01:13
個人所得稅交納的稅率是怎么規(guī)定的在中國境內(nèi)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nèi)在中國境內(nèi)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nèi)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的以下九項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
3,291 2021.04.22 -
00:55
遺產(chǎn)繼承需要交個人所得稅嗎遺產(chǎn)繼承不需要交個人所得稅,我國還沒有開始征收遺產(chǎn)個人所得稅。根據(jù)我國法律規(guī)定,屬于房屋產(chǎn)權無償贈與情形的,對當事雙方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1、房屋產(chǎn)權所有人將房屋產(chǎn)權無償贈與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
839 202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