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合同中運費應由誰來支付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買賣合同中運費誰支付根據(jù)當事人約定確定。買賣合同雙方可以約定的內容包括:買賣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姓名、單位和地址;買賣合同標的、標的物數(shù)量、標的物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合同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和方式;買賣合同的違約責任及爭議解決方式;法定和約定的其他內容。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條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shù)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范文本訂立合同。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買賣合同中運費誰支付根據(jù)當事人約定確定。買賣合同雙方可以約定的內容包括:買賣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姓名、單位和地址;買賣合同標的、標的物數(shù)量、標的物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合同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和方式;買賣合同的違約責任及爭議解決方式;法定和約定的其他內容。
買賣合同中運費由當事人協(xié)商確定,主要明確運費由哪一方支付、運輸方式、運輸責任等。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于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民法典》第五百九十六條,買賣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標的物的名稱、數(shù)量、質量、價款、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和方式、包裝方式、檢驗標準和方法、結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條款。
-
買賣合同中運費應當由誰支付呀
買賣合同中運費一般是由合同雙方協(xié)商確定由誰支付的。買賣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標的物的名稱、數(shù)量、質量、價款、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和方式、包裝方式、檢驗標準和方法、結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條款。
2021.01.31 266 -
喪葬費由誰來支付?
有社保的喪葬費是由社保來進行發(fā)放的,其所需資金從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中支付。參加基本養(yǎng)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
2020.06.21 828 -
提存費用由誰來支付
一般情況下,提存費用由債權人負擔,由于債權人的原因而不能向債權人履行合同,而且提存是為了保障債權人的利益而進行的行為,因此提存的費用應該由債權人承擔。
2021.04.06 226
-
金應由誰來支付
關于勞動者工傷的賠償,根據(jù)用人單位是否參加工傷保險而有所不同——一、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項目如果用人單位參加了工傷保險的,當職工遭到工傷,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定工傷或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的,可以從工傷保險
2022-10-18 15,340 -
房屋買賣稅費由誰支付
契稅由買方交,個稅,營業(yè)稅等由賣方交。過戶出房本,房本費有買房交。不過看您在哪個地區(qū)購買了。一般在北京購買二手房基本都是由買方承擔全部稅費。
2022-08-16 15,340 -
工傷護理費應由誰來支付
工傷職工護理費,停工留薪期由所在單位支付;勞動能力鑒定后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職工治療工傷,停止工作期間,視為停工留薪期,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2022-05-16 15,340 -
房屋中介費應該由誰來出?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中的中介費應該由誰承擔
房屋中介相當于是個居間人,居間人向委托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托人支付報酬。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報酬。對居間人的報酬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
2022-01-19 15,340
-
01:25
工傷鑒定費用由誰來付工傷鑒定,即勞動能力鑒定的費用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在認定為工傷后,由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向設區(qū)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并提供工傷認定決定和職工工傷醫(yī)療的有關資料。若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并且足額交納保險費的,
1,921 2022.05.11 -
01:00
房屋買賣稅費由誰承擔在我國,房產買賣的稅費需要由買賣雙方來共同承擔,買方需要負擔的稅費項目是契稅,是指當不動產的產權發(fā)生變動時,根據(jù)買賣合同契約中所約定的價格按照一定比例由買方所繳納的一種稅收。稅收標準為房屋面積在90平米以下的,繳稅標準為房價的1%、房屋面積
6,216 2022.04.15 -
01:18
試用買賣合同風險誰來承擔買賣合同中最重要的就是標的物,而在買賣合同訂立和履行過程中,都會涉及標的物的風險轉移問題。風險轉移是指,在標的物的買賣過程中,由于發(fā)生了不能歸責于買賣雙方的原因,標的物受到了損毀或滅失,這時候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誰承擔的問題。按照合同法的規(guī)定,
2,91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