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款類行政復議案件的執(zhí)行情況調解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調解必須遵循自愿、合法原則。《條例》所規(guī)定的調解并不是行政復議案件的必經程序。只有申請人和被申請人都自愿接受調解時,復議機關的調解才能進行。實踐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爭議雙方當事人主動要求調解一種是復議機關依職權提出調解建議,雙方當事人自愿接受。這里的自愿不僅是指雙方自愿采用調解方式解決爭議,而且包括自愿履行調解結果。此外調解還必須遵循合法的原則。
效率原則高效是行政復議的重要特點,行政復議調解也必須反映這一特點,防止久調不決,給當事人造成訴累。調解在程序上具有靈活性、簡便性、效益性等優(yōu)點,行政復議的調解要充分利用這些優(yōu)點,提高效率,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作出復議決定,不準拖延。中立原則在行政復議調解中,行政復議機關要始終保持中立的“超然”地位。行政復議人員要充分尊重法律的規(guī)定,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志,不能心存偏私、偏見,要站在中立的位置公正調解,不能為片面地追求調解結果,而采用變相威脅、壓制、限制一方權利等方式、方法。公益保護原則在行政復議中,行政機關擁有的實體處分權必須限定在行政機關依法擁有的法定職權范圍內,不能為了換取與申請人的和解而超越或放棄法定職權,從而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第三人利益。同時,作為行政復議機關,在調解過程中具有主動權,應認真把握,及時作出判斷,正確引導,切實保護公共利益和第三人合法利益。
-
行政復議能調解嗎?
可以,但要滿足一定的條件。行政賠償訴訟適用調解,就是人民法院可以在雙方當事人之間作協商、調和工作,促使雙方相互諒解,以達成賠償協議。受害人和賠償義務機關達成協議,應當制作行政賠償調解書。
2020.06.15 210 -
先行政復議再行政訴訟的情況
應該先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結果不服再起訴的案件包括已經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勘定、調整或者征收土地的決定等。這些案件應該先行政復議再行政訴訟。
2020.06.30 722 -
罰款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案件條件?
行政復議是依申請行為。它以行政相對人主動提起為前提,即相對人不提出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不能主動管轄。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guī)定,申請復議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申請人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直接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
2020.05.06 313
-
行政復議案件調解情況是怎么規(guī)定的?
行政復議不適用調解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就法律規(guī)定方面來說,《行政訴訟法》第50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根據行政法的基本理論,不適用調解原則在行政復議過程中同樣有效。不適用調
2022-08-04 15,340 -
行政復議調解案件類型有什么啊?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五十條有明確規(guī)定行政復議調解案件類型: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復議機關可以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自由裁量權作
2022-08-03 15,340 -
一般行政復議案件調解的情況是怎樣規(guī)定的?
依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對于行政復議案件調解的內容依據《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五十條有明確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復議機關可以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行使法
2022-07-23 15,340 -
行政復議決定的執(zhí)行情況
根據執(zhí)行主體、被執(zhí)行人和執(zhí)行時間的不同,行政復議決定執(zhí)行的種類可以分別劃分為: 1.復議機關或原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機關的強制執(zhí)行; 2.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 3.對被申清人強制執(zhí)行或對申請人強制執(zhí)行; 4
2022-08-10 15,340
-
01:21
行政處罰能復議撤銷嗎行政處罰能復議撤銷。 如果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比如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等這些處罰決定,那么可以按照法律申請行政復議。 法律規(guī)定,行政行為有以下情況之一的,可以決定撤銷、變更,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 主
1,642 2022.05.11 -
00:54
執(zhí)行和解后不履行如何恢復執(zhí)行執(zhí)行和解后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申請恢復執(zhí)行。民事案件進入執(zhí)行程序后,雙方當事人達成執(zhí)行和解的,執(zhí)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然后讓被執(zhí)行人按照執(zhí)行和解的內容履行義務,被執(zhí)行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當事人可以去人民法院提
7,16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