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鄰權侵犯糾紛答辯狀注意什么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1、不要使用過激言論。誰對誰錯自有法官評說,故所用詞語盡量選擇中性詞,特別是針對他人的人身攻擊的侮辱性詞語千萬不能出現在你的文字中。因為答辯狀是法官對你的第一印象,寫的好壞是水平問題,使用過激言論和侮辱他人,則是人品問題。 2、不能產生歧義。答辯狀的內容盡量少使用修飾的句子,書寫的文字要端正,語句要通順,條理性要強。最好訴狀是打印的。因為使用過多的修飾詞語,容易產生歧義。 3、有爭議的一些事實盡量不在答辯狀中表述。答辯狀書也可以說是一份證據,屬于自認,而要推翻自己的自認,必須要有充足的證據才可以。因此,答辯狀的書寫一定要精煉,說多了反而被原告抓住把柄。 4、答辯狀可以不寫,但如要反訴,反訴狀卻要按時提交。有些糾紛本來很難確定是非,也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惡人先告狀也是有的,故你在應訴時,要考慮是否有必要反駁或反訴。反駁是針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予以駁斥或者否認,而反訴也就是你反告他。需要立案,需要繳納反訴費(反訴費減半收取),反訴狀與起訴書的寫法基本相同,在提交反訴時,應當提交證據。 5、注意核對確認原告提交的證據。寫答辯狀除了針對原告的訴狀所陳述的事實進行反駁外,應當結合原告提供的證據的真?zhèn)芜M行反駁。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財產糾紛答辯狀要注意:答辯狀的提交只能是被告一方,答辯狀必須在法定期限內進行提交,答辯狀的內容必須要針對起訴狀的內容進行答辯,答辯的內容注意要有證據支持。
-
財產糾紛答辯狀注意事項
離婚財產糾紛答辯狀要注意如下問題: 1、答辯狀的提交主體一般僅限于被告一方,原告不能提交; 2、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3、答辯狀內容應包括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yè)等; 4、其他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0.07.10 132 -
離婚財產糾紛答辯狀要注意什么
離婚財產糾紛答辯狀要注意:補足應提交的證據,防止舉證期間過期。答辯狀必須是民事案件被告提出的;必須在法定期限內提出;必須針對起訴狀的內容進行答辯。
2020.05.27 173 -
離婚財產糾紛答辯狀需要注意什么
離婚財產糾紛答辯狀要注意如下問題: 1、答辯狀的提交主體一般僅限于被告一方,原告不能提交; 2、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3、答辯狀內容應包括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yè)等; 4、其他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0.06.01 179
-
相鄰采光權民事糾紛答辯狀注意什么
1、不要使用過激言論。誰對誰錯自有法官評說,故所用詞語盡量選擇中性詞,特別是針對他人的人身攻擊的侮辱性詞語千萬不能出現在你的文字中。因為答辯狀是法官對你的第一印象,寫的好壞是水平問題,使用過激言論和侮
2023-09-05 15,340 -
共用墻體的相鄰權糾紛答辯狀注意什么
1、不要使用過激言論。誰對誰錯自有法官評說,故所用詞語盡量選擇中性詞,特別是針對他人的人身攻擊的侮辱性詞語千萬不能出現在你的文字中。因為答辯狀是法官對你的第一印象,寫的好壞是水平問題,使用過激言論和侮
2023-09-06 15,340 -
房地產相鄰關系糾紛答辯狀注意什么
1、不要使用過激言論。誰對誰錯自有法官評說,故所用詞語盡量選擇中性詞,特別是針對他人的人身攻擊的侮辱性詞語千萬不能出現在你的文字中。因為答辯狀是法官對你的第一印象,寫的好壞是水平問題,使用過激言論和侮
2023-09-06 15,340 -
網絡侵權糾紛答辯狀注意什么
1、不要使用過激言論。誰對誰錯自有法官評說,故所用詞語盡量選擇中性詞,特別是針對他人的人身攻擊的侮辱性詞語千萬不能出現在你的文字中。因為答辯狀是法官對你的第一印象,寫的好壞是水平問題,使用過激言論和侮
2023-09-05 15,340
-
01:07
保險合同糾紛答辯狀怎么寫保險合同糾紛答辯狀的內容包括: 1、答辯人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和住所。 2、答辯意見,答辯意見又包括了三點,即:被告應當對原告實際發(fā)生的損失,足額予以賠付;關于本案中應當賠付的各項損失;被告的拒賠理由不成立。 3、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
1,622 2022.04.17 -
01:11
侵犯相鄰權怎么賠償如果侵犯了相鄰權的話,則需要給對方進行適當的賠償,賠償的數額,要根據對方造成的實際損失來定。 我國法律規(guī)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要按照有利于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采風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
2,128 2022.04.15 -
01:12
離婚答辯狀有什么用離婚答辯狀,是指離婚案件中的被告針對原告起訴的事實與理由,進行答復和辯解的法律文書。答辯狀可以反駁原告于起訴狀中控訴的內容,能夠表現出被告對同一問題與原告不同的解釋,有利于被告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有助于法官在審理時對原、被告雙方的婚姻狀況
2,25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