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情權,有時限,所以有時不會立即通知。
法律依據(jù):《刑事訴訟法》有關條文。
第八十五條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
拘留后,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時以內(nèi),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后,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第九十一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內(nèi),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以內(nèi),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并且將執(zhí)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xù)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jiān)視居住。
第九十三條公安機關逮捕人的時候,必須出示逮捕證。
逮捕后,應當立即將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羈押。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時以內(nèi),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
知情權
又稱為信息權或了解權,知情權作為政治民主化的一種必然要求和結果,首先是公法領域內(nèi)的概念?,F(xiàn)今,隨著知情權作為一項獨立權利的發(fā)展演變,其外延已不斷擴大,不僅涉及公法領域,也涉及私法領域,如消費者知情權即是知情權擴展至私法領域的具體表現(xiàn)。
知情權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知情權是指知悉、獲取信息的自由與權利,包括從官方或非官方知悉、獲取相關信息。狹義知情權僅指知悉、獲取官方信息的自由與權利。隨著知情權外延的不斷擴展,知情權既有公法權利的屬性,也有民事權利的屬性,特別是對個人信息的知情權,是公民作為民事主體所必須享有的人格權的一部分。而狹義的知情權僅指公法領域內(nèi)的一項政治權利,故現(xiàn)在的知情權概念一般是指廣義的知情權。
-
被派出所拘留24小時,有權通知家人嗎
368人看過
-
48小時沒通知家屬有沒有罪名
120人看過
-
家屬被通知警方抓人的時間有多長?
379人看過
-
不通知家屬24小時算嚴重嗎
372人看過
-
傳喚必須24小時通知家屬嗎
483人看過
-
派出所抓人超過24小時家屬怎么辦理
308人看過
消費者知情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產(chǎn)品或服務前有權獲得充分、明確、真實的信息,包括產(chǎn)品特性、價格、質量、安全性等方面的信息。 這一權利旨在確保消費者能夠做出理性、明智的消費決策,防止商家隱瞞或誤導消費者,從而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和安全。知情權要求企業(yè)... 更多>
-
家屬知情不報被抓會怎樣河南在線咨詢 2022-06-24家庭成員有犯罪行為并實施的,家屬知情但沒有告知公安機關的,屬于窩藏、包庇罪。尤其是當家屬明知家庭成員犯罪,仍為其提供藏匿場所、財物支持,幫助其逃脫法律制裁或逃脫法律責任的,家屬構成窩藏、包庇罪,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如果家屬與家庭成員事前有過通謀的,還要以共犯論處。
-
拘留24小時大家什么時候才能通知家屬貴州在線咨詢 2022-07-22拘留24小時,是從人犯被羈押到拘留所的那一刻開始計算的。如果先拘留24小時再放出來,再抓進去再拘留也是有期限的,刑事拘留的最長期限是37天。這37天,公安部門偵查的期限是30天,公安機關偵查結束后向檢察院申請批捕,檢察院調查核實的時間的7天;如果在7天之內(nèi),檢察院沒有簽發(fā)《逮捕證》,公安機關就必須放人。如果屬于刑事拘留,一般是在案件判刑之后才會通知家屬,以避免串供的行為發(fā)生。如果是行政拘留,一般會
-
家屬被抓后, 通知家屬過去嗎?廣西在線咨詢 2022-03-21一般會通知的,但用掛號信件通知,寄到犯罪嫌疑人老家所在的派出所,真正轉到家屬手里已經(jīng)時間過去很久。因此建議,第一時間告知犯罪嫌疑人被限制人身自由,則可立即委托律師辯護和會見。 量刑問題根據(jù)是否構成什么犯罪,綜合考慮犯罪動機、主觀惡性、社會危害性、是否累犯、有無自首、立功認罪態(tài)度、是否具有從輕或者減輕情節(jié),是否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等因素確定。
-
孩子因吸毒被抓又吞食異物家屬有知情權嗎廣西在線咨詢 2022-10-31這種就是戒毒所管理的事情了,不作死就不會死,作死離死也就不遠了。家人及朋友的作用:沒有戒時想盡辦法促使;想戒時肯定、支持、鼓勵和引導其接受治療或離開當?shù)厝ψ迎h(huán)境一段時間調整心癮;戒后督促、關注和提醒。
-
一般家屬怎樣知道這個案子有沒有被抓?江蘇在線咨詢 2022-03-31建議家屬可以考慮委托律師到看守所會見犯罪嫌疑人認真了解整個案件的具體經(jīng)過以及了解其對公安機關的口供等。如果案件移送到了檢察院、法院的話,辯護律師可以去檢察院、法院閱卷,調取偵查機關所指控的本犯罪嫌疑人及其他同案犯的口供、書證、物證等相關證據(jù),做深入研究后擬定好辯護方案,開庭的時候確定好為被告做無罪、罪輕、減輕、免除刑罰或者緩刑的辯護,維護被告的最大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