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訴是原告在人民法院對案件宣告判決前撤回起訴的一種訴訟活動。我國《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都對撤訴做了規(guī)定,但由于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是兩種不同性質的訴訟,行政訴訟中的撤訴在種類、內容和條件上與民事訴訟中的撤訴有所不同。關于如何處理好行政訴訟的撤訴問題,通過適用民事訴訟法和參照行政訴訟法,我們有以下幾點體會和看法。
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八條和五十一條的規(guī)定,在行政訴訟中撤訴無外乎有以下三種情況:
1、原告在行政機關未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情況下申請撤訴;
2、原告在行政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情況下申請撤訴;
3、原告經(jīng)人民法院兩次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經(jīng)許可中途退庭的視為申請撤訴。要處理好這三種情況的撤訴,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要掌握好這三種撤訴案件必須具備的條件。對原告申請撤訴或被告改變其所作具體行政行為原告同意,并申請撤訴的必須具備:1、必須是原告自愿申請撤訴,其他訴訟參加人,除無行為能力的原告的法定代理人和經(jīng)原告特別授權的委托人以外,無權申請撤訴,而且對被告改變其所作具體行政行為的,原告必須是同意改變或者同意改變后的具體行政行為,并自愿申請撤訴。申請撤訴的時間必須是在起訴以后,人民法院宣告判決或者裁定以前。2、必須經(jīng)人民法院審查。這里所稱的審查,不僅包括要對原告是否有意規(guī)避法律制裁或者有損于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及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而且還應包括對原告的申請是否出自自愿,即有否因被告及其他利害關系人脅迫或者誘騙所致。如經(jīng)審查符合以上三個條件即應裁定準予撤訴,其中有一項不具備,即不應準許撤訴。
對原告經(jīng)人民法院兩次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經(jīng)許可中途退庭的要注意掌握,原告必須是經(jīng)人民法院兩次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經(jīng)許可中途退庭的。所謂合法傳喚即應是法院用傳票的方式通知當事人準時到庭,用電話和口頭捎信的方式都不是合法傳喚;而無正當理由則是指四十條規(guī)定是可以延長期限的情況;未經(jīng)許可中途退庭則是指庭審中原告人未經(jīng)審判長的許可而退庭不參加訴訟的情況。因此,對這類情況的就要求人民法院決定按撤訴處理時要查明原告未到庭是否有正當理由,是否系因當事人不可抗拒的因素而致,且不可二次合法傳喚后不查原因,盲目決定,剝奪原告人的訴權,人民法院必須同前一種撤訴一樣要進行審查。
二、準予撤訴的裁定應使用書面形式。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對準予撤訴的裁定應用書面為宜,因為對有些案件來說,撤訴裁定可能成為行政機關賴以執(zhí)行的一個根據(jù)。再者行政機關對案件的處理還應立卷建檔,它不僅要反映某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過程,也反映出該具體行為經(jīng)過訴訟后的結果。
三、關于行政案件撤訴后能否再起訴的問題。我們認為應區(qū)別不同情況,分別對待。從行政訴訟中撤訴的概念看,它是指原告起訴后,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自己撤回起訴的一種訴訟活動。撤訴本身是原告放棄訴訟的權利,他的法律后果則應視為該訴訟程序沒有發(fā)生。如果原告撤訴時單純放棄了訴訟權利,沒有放棄實體權利,也就是與被告之間的行政爭議仍然存在,只要不要求人民法院對他們之間的行政爭議做出裁判。在這種情況下,原告撤訴后,只要在法律規(guī)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期限內,原告仍有起訴的權利。
四、撤訴案件的訴訟費承擔問題。申請撤訴或按撤訴處理都產(chǎn)生了終結這一特定程序的效果,訴訟費一般應由原告承擔,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對被告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引起原告撤訴的,應由被告承擔,不論部分變更或全部變更,無論是撤銷或部分撤銷,這主要是因為,就從改變引起撤訴這一點看,就可以說,改變部分就是原被告之行政爭議之所在,也就是原告訴愿之所在。
-
撤銷抵押登記的行政訴訟如何處理
478人看過
-
行政訴訟身體不好如何中止訴訟
290人看過
-
行政訴訟中撤回上訴要如何
110人看過
-
提起行政訴訟后如何辦理撤訴手續(xù)
69人看過
-
對行政訴訟起訴的時效如何撤銷
433人看過
-
代理行政訴訟如何做案件
487人看過
傳喚是指為了方便案件的審理,對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實施的一種措施。傳喚犯罪嫌疑人應出示工作證明和傳喚證,并且傳喚時間一般不得超過12小時。 刑事傳喚是不能異地進行的,應在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市縣進行,這里指的是常住地或者是戶籍所在地。... 更多>
-
如何打好行政官司, 如何打好行政訴訟案件河北在線咨詢 2022-02-14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五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由此規(guī)定可以看出,官司的輸贏是以事實為依據(jù)的。那么,當事人如果想贏得訴訟,就應該搜集能夠證明事實的證據(jù)才是關鍵。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證據(jù)包括:(一)書證;(二)物證;(三)視聽資料;(四)電子數(shù)據(jù)(五)證人證言;(六)當事人的陳述;(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現(xiàn)場筆錄。以上證據(jù)經(jīng)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
-
行政訴訟案件法院如何處理?應如何處理?行政訴訟案件一經(jīng)審理后?河南在線咨詢 2022-02-12首先,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本法規(guī)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shù)怯浟?。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guī)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狀,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并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書應當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起訴狀內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錯誤的,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并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
-
如何做好拆遷案件的行政訴訟云南在線咨詢 2022-08-31應訴的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jù)和所依據(jù)的規(guī)范性文件。另外有規(guī)定,證據(jù)應當在法庭上出示,并由當事人互相質證。
-
什么是行政訴訟,如何打好行政訴訟澳門在線咨詢 2021-11-14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五條,人民法院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審理行政案件。由此可見,訴訟的輸贏是以事實為基礎的。那么,當事人要想贏得訴訟,就要收集能夠證明事實的證據(jù)。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的規(guī)定,證據(jù)包括:(一)書證;(二)物證;(三)視聽資料;(四)電子數(shù)據(jù)(五)證人證言;(六)當事人陳述;(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和現(xiàn)場筆錄。上述證據(jù)經(jīng)法院審查屬實,可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
-
第三人參加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如何處理?如何處理行政訴訟案件安徽在線咨詢 2022-02-28按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對于行政訴訟中的第三人,人民法院有權依職權通知參加訴訟。另外,人民法院判決第三人承擔義務或者減損第三人權益的,第三人有權依法提起上訴,通過上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吨腥A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九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被訴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但沒有提起訴訟,或者同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第三人承擔義務或者減損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