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1、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2、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3、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后,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摻雜、摻假”,是在產品中摻入雜質或者異物,致使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或者產品明示質量標準規(guī)定的質量要求,降低、失去應有使用性能的行為;“以假充真”,是以不具有某種使用性能的產品冒充具有該種使用性能的產品的行為。
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如何判刑
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的判刑是: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guī)定:“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
假冒偽劣賠償多少,假冒偽劣產品罪的構成要件
230人看過
-
假冒偽劣產品定罪需要什么證據才能立案
493人看過
-
立案標準應用于假冒偽劣產品罪的案件中
256人看過
-
最新立案標準: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
265人看過
-
假冒偽劣法律條文以及假冒偽劣產品的認定
312人看過
-
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犯罪案件分析(二)
493人看過
產品是指被人們使用和消費,并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任何東西,包括有形的物品、無形的服務、組織、觀念或它們的組合。產品一般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即核心產品、基本產品、期望產品、附加產品、潛在產品。 產品是“一組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lián)或相互作用的... 更多>
-
銷售一些假冒偽劣的產品,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構成要件是哪些?臺灣在線咨詢 2022-07-30客體方面:侵犯客體是國家對普通產品質量的管理制度。客觀方面: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生產者、銷售者違反國家的產品質量管理法律、法規(guī),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行為。主體要件:犯罪主體是個人和單位,表現(xiàn)為產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兩類人。主觀方面: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故意,一般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
-
假冒偽劣產品罪與三無產品案件中假冒偽劣產品的認定及處罰是怎樣的貴州在線咨詢 2022-01-231、《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guī)定必須有中文廠名,中文廠址、電話、許可證號、產品標志、生產日期、中文產品說明書、如有必要時還需要有限定性或提示性說明等等,凡是缺少的均視為不合格產品。上述要求缺少其中之一,均可視為“三無產品”。2、假冒產品是指使用不真實的廠名、廠址、商標、產品名稱、產品標識等從而使客戶、消費者誤以為該產品就是被假冒的產品。偽劣產品是指質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產品。4、你可以找消
-
假冒偽劣商品公安立案嗎遼寧在線咨詢 2022-07-21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是屬于侵權的行為,也是屬于違法犯罪的行為,侵害被假冒產品的商標權。同時,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也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保障權?!断M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guī)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断荣M者權益保護法》第七條規(guī)定:消費者在購買、專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屬利。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
-
銷售假冒偽劣產品需要哪些人員查處黑龍江在線咨詢 2023-05-03一、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歸工商部門查處,它的職責中有一條就是這么規(guī)定的:依法組織監(jiān)督市場交易行為,組織監(jiān)督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組織查處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保護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消費者在遇到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可直接拔打工商部門的電話或直接到工商所和工商局申訴、舉報。 二、法律依據: 《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
-
假冒偽劣商品和假冒偽劣產品移送標準湖南在線咨詢 2023-12-23假冒偽劣產品移送標準為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1、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 2、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 3、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后,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