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接費用的分配
1、按定額耗用量的比例分配間接費用
各種產品應分配的間接費用=該種產品的定額耗用量×分配率
各產品的定額耗用量=各種產品的單位耗用定額×該產品的實際產量
分配率=應分配的費用/全部產品的定額耗用量
2、按實際耗用的工時分配間接費用
各種產品應分配的間接費用=該種產品的生產工時數(shù)×分配率
分配率=間接工資總額/全部產品生產工時總數(shù)
輔助生產費用分配
1、直接分配法
各受益部門(產品)應分配的費用=輔助生產單位成本×該部門(產品)的受益數(shù)量
輔助生產單位成本=輔助生產費用總額/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的產品或勞務總量
2、一次交互分配法
材料費用分配
1、重量(體積、產量)比例分配法
某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產品的重量(產量或體積)×分配率
分配率=應分配的材料費用/各種產品的加工重量(產量或體積)
2、定額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數(shù)量×材料單價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數(shù)量=該種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某種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該種產品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材料消耗定額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實際總消耗量/各種產品材料定額耗用量之和
3、標準產量比例分配法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種產品的標準產量×標準產品的單位材料費用
各種產品的標準產量=∑(某種產品產量×該種產品系數(shù))
標準產品的單位材料費用=材料費用總額/各種產品的標準產量
外購動力費用分配
1、生產工時比例分配法
某產品動力用電費用=該產品生產工時×電力費用分配率
電力費用分配率=車間動力用電費用總額/該車間各種產品生產工時之和
2、機器工作小時比例法
某產品動力用電費用=該產品機器工時×電力費用分配率
電力費用分配率=車間動力用電費用總額/該車間各種產品機器工時之和
制造費用分配
1、生產工時比例法
某產品應負擔的制造費用=該產品的生產工時數(shù)×制造費用分配率
制造費用分配率=制造費用總額/生產工時總數(shù)
2、機器工時比例法
某種產品應負擔的制造費用=該種產品機器工時數(shù)×制造費用分配率
制造費用分配率=制造費用總額/機器工時總數(shù)
3、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
某產品應分配的制造費用=該產品生產工人工資總數(shù)×制造費用分配率
制造費用分配率=制造費用總額/生產工人工資總數(shù)
4、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比例法
某產品應負擔的制造費用=該種產品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制造費用分配率
制造費用分配率=制造費用總額/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總額
5、直接費用比例法
某種產品應負擔的制造費用=該種產品的直接費用數(shù)額×制造費用分配率
制造費用分配率=制造費用總額/直接費用總額
6、計劃分配率分配法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制造費用=該產品實際產量的定額工時數(shù)×計劃分配率
計劃分配率=年度制造費用計劃總額/年度預計產量的定額標準
7、累計分配法
已完工產品應負擔的制造費用=已完工該種產品全部分配標準數(shù)×制造費用分配率
制造費用分配率=(期初費用結存數(shù)+本期費用發(fā)生數(shù))/(期初未完工產品累計分配標準數(shù)+本期發(fā)生的分配標準數(shù))
在產品成本
1、約當產量法
期末在產品成本=單位成本×期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完工產品總成本=單位成本×完工產品數(shù)量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shù)量×完工程度
完工產品單位成本=(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發(fā)生成本)/(產成品數(shù)量+在產品約當產量)
3、定額耗用量比例法
期末在產品成本=期末在產品定額耗用量×分配率
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定額耗用量×分配率
完工產品定額耗用量=完工產品數(shù)量×完工產品的單位定額耗費
期末在產品定額耗用量=在產品數(shù)量×在產品的單位定額耗費
分配率=(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發(fā)生成本)/(完工產品定額耗用量+期末在產品定額耗用量)
成本還原
某成本項目還原數(shù)=上一步驟本月所產該種半成品的某成本項目數(shù)額×成本還原率
成本還原率=本月產成品耗用上一步驟半成品成本合計/上一步驟本月所產該種半成品成本合計
成本標準
成本標準=用量標準+價格標準
直接材料成本標準=單位產品用量標準×直接材料價格標準
直接工資成本標準=單位產品工時標準×小時工資分配率標準
制造費用成本標準=單位產品工時標準×小時制造費用分配率標準
成本差異
成本差異=實際成本-標準成本
標準成本=實際產量×成本標準
1、直接材料成本差異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直接材料實際成本-直接材料標準成本
材料價格差異=實際用量×(實際價格-標準價格)
材料數(shù)量差異=(實際用量-標準用量)×標準價格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材料價格差異+材料數(shù)量差異
2、直接工資成本差異
直接工資成本差異=直接工資實際成本-直接工資標準成本
=工資率差異+效率差異
工資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標準工資率)
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準工時)×標準工資率
3、制造費用成本差異
制造費用成本差異=實際發(fā)生制造費用-制造費用標準成本
=可控差異+能量差異
可控差異=實際發(fā)生制造費用-標準工時彈性預算
能量差異=標準工時彈性預算-制造費用標準成本
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營業(yè)利潤+投資凈收益+營業(yè)外收入-營業(yè)外支出
營業(yè)利潤=主營業(yè)務利潤+其他業(yè)務利潤
主營業(yè)務利潤=主營業(yè)務收入-主營業(yè)務成本-期間費用-營業(yè)稅金
其他業(yè)務利潤=其他業(yè)務收入-其他業(yè)務成本-營業(yè)稅金
1、工業(yè)企業(yè)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銷售利潤+投資凈收益+營業(yè)外收入-營業(yè)外支出
銷售利潤=產品銷售利潤+其他銷售利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產品銷售利潤=產品銷售收入-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產品銷售收入=銷售收入-銷售返回-銷售折讓-銷售折扣
其他銷售利潤=其他銷售收入-其他銷售成本-其他銷售稅金及附加
2、商業(yè)企業(yè)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營業(yè)利潤+投資凈收益+匯總損益+營業(yè)外收入-營業(yè)外支出+國家補貼收入
營業(yè)利潤=主營業(yè)務利潤+其他業(yè)務利潤
主營業(yè)務利潤=主營業(yè)務收入-商品銷售成本-經營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yè)稅及附加
全部商品產品成本降低額(率)
全部商品產品成本降低額=∑(全部商品產品實際產量×計劃單位成本)-∑(全部商品產品實際產量×實際單位成本)
全部商品產品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產品成本降低額/∑(全部商品產品實際產量×計劃單位成本)
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
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額=∑(可比產品計劃產量×上年實際單位成本)-∑(可比產品計劃產量×計劃單位成本)
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額=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額/∑(計劃產量×上年實際單位成本)
可比產品成本實際降低額=∑(可比產品實際產量×上年實際單位成本)-∑(可比產品實際產量×實際單位成本)
可比產品成本實際降低率=可比產品成本實際降低額/∑(可比產品實際產量×上年實際單位成本)
可比產品成本計劃完成分析
1、產品產量變動的影響
產量變動對成本降低額的影響=∑(實際產量×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劃降低率-計劃降低額
2、產品品種結構變動對成本降低額的影響=∑(實際產量×上年實際單位成本)-∑(實際產量×計劃單位成本)-∑(實際產量×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劃成本降低率
產品品種結構變動對成本降低率的影響={[∑(實際產量×上年實際單位成本)-∑(實際產量×計劃單位成本)]/∑(實際產量×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劃成本降低率
3、單位產品成本變動的影響
單位產品成本變動對成本降低額的影響=∑(實際產量×計劃單位成本)-∑(實際產量×實際單位成本)
單位產品成本變動對成本降低率的影響=單位產品成本變動對成本降低額的影響/∑(實際產量×上年實際單位成本)
材料成本分析
1、材料消耗量的變動,也就是實際消耗量與計劃消耗量之間的差異,其計算公式為:
消耗量變動對材料成本的影響=∑[(實際消耗量-計劃消耗量)×計劃單價]
2、材料單價的變動,其計算公式為:
材料單價變動對材料成本的影響=∑[實際消耗量×(實際單價-計劃單價)]
制造費用分析
生產工時變動對產品成本的影響=(實際工時-計劃工時)×計劃小時費用分配率
費用分配率變動對產品成本的影響=實際小時×(實際小時費用分配率-計劃小時費用分配率)
技術經濟指標對產品成本影響分析
1、材料利用率對成本的影響
材料利用率變動對單位產品材料成本降低率影響=1-(計劃材料利用率/實際材料利用率)
材料利用率變動對單位產品成本降低率影響=[1-(計劃材料利用率/實際材料利用率)]×計劃材料成本占單位產品成本的比重
2、勞動生產率對產品成本的影響
勞動生產率對成本降低率的影響=[1-(1+小時平均工資年增長率)/(1+勞動生產率增長率)]/計劃工資成本在單位產品成本中的比重
小時平均工資率增長率=(實際小時工資率/計劃小時平均工資率)-1
勞動生產率增長率=(計劃單位產品工時消耗/實際單位產品工時消耗)-1
3、產品質量變動對成本的影響
合格品率變動對產品成本的影響=(實際合格品率-計劃合格品率)/實際合格品率
4、產量變動對成本的影響
產量變動對成本降低率的影響=[1-1/(1+產量增長率)]×固定成本占計劃單位成本的比重
營運資本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資產=現(xiàn)金+應收賬款+有價證券+存貨+其他流動資產
流動負債=應付賬款+應付票據+應付稅金+短期內到期的長期借款等
速動比率=(現(xiàn)金+應收賬款+短期應收票據+短期投資)/流動負債
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賒銷凈額/平均應收賬款余額
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銷貨成本/存貨平均余額
存貨平均余額=(期初存貨余額+期末存貨余額)/2
負債比率
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負債對股東權益的比率
負債對股東權益的比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總額
股東權益比率
股東權益比率=股東權益總額/企業(yè)資產總額
資產報酬率
總資產收益率=營業(yè)凈利/資產平均總額
營業(yè)凈利=銷貨毛利+利息收入-銷貨費用-管理費用。
-
會計基礎知識:會計檔案
219人看過
-
計稅基礎在會計實務中有何應用
414人看過
-
兩種會計核算基礎有哪些區(qū)別
159人看過
-
所得稅計稅基礎及會計處理有哪些內容
87人看過
-
財務人員會哪些會計的基礎知識
352人看過
-
《會計基礎》考試大綱
201人看過
-
基礎養(yǎng)老金計算公式的基礎養(yǎng)老金計算公式江蘇在線咨詢 2021-11-03基本養(yǎng)老金計算公式:職工退休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與本人指數(shù)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之和的平均值(即兩個數(shù)之和的一半)作為計算基數(shù),每滿一年(含視同繳費年限,計算至月)支付1%。
-
求解答會計專業(yè)基礎會計基礎做題有答案嗎浙江在線咨詢 2022-11-01購貨金額,分為不含稅及稅額,合計起來是價稅合計。r一般納稅人,允許進項抵扣,所以把稅額直接計入了應交稅費,只將不含稅金額計入了成本費用。r而小規(guī)模納稅人,不允許進項抵扣,所以不含稅金額與稅額都入計入成本費用。
-
-
上海工資基礎稅率計算公式都包括哪些北京在線咨詢 2022-08-04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工資收入金額-各項社會保險費-起征點(3500元)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說明:如果計算的是外籍人士(包括港、澳、臺),則個稅起征點應設為4800元。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征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原來是2000,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27日再次審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草案維持一審時“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
-
計算基礎養(yǎng)老金的公式是什么?安徽在線咨詢 2022-11-101、基礎養(yǎng)老金=(省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shù)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全部繳費年限×1%; 2、本人指數(shù)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