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遭遇貨到付款騙局,需要及時報警處理的,構成詐騙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1、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有些犯罪活動,雖然也使用某些欺騙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經(jīng)濟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體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財產(chǎn)所有權。所以,不構成詐騙罪。
2、客觀要件。本罪往客觀上表現(xiàn)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從實質上說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使對方產(chǎn)生錯誤認識,對方產(chǎn)生錯誤認識是行為人的欺詐行為所致;即使對方在判斷上有一定的錯誤,也不妨礙欺詐行為的成立。
3、主體要件。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4、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詐騙罪與非罪的界限
1、詐騙罪與借貸行為的界限。借款人由于某種原因,長期拖欠不還的,或者編造謊言或隱瞞真相而騙取款物,到期不能償還的,只要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沒有揮霍一空,不賴帳,不再弄虛作假騙人,確實打算償還的,仍屬借貸糾紛,不構成詐騙罪。
2、詐騙罪與代人購物拖欠貨款行為的界限。對以代人購買緊缺商品的名義,取走貨款,沒買到東西,又擅自挪用貨款,拖欠不還款的行為,應著重考察其真實目的、雙方的關系、事情的起因、代辦人的具體行為、拖欠的情節(jié)、后果等等,從而正確判斷其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意圖。如能明確想代人購物,因故未能買到挪用仍擬歸還的,不能以詐騙罪論處。如果以代購為名,行詐騙之實,騙取大量財物,大肆揮霍,根本無意歸還,也無力歸還的,應以詐騙罪論處。
3、詐騙罪與集資辦企業(yè)因虧損躲債的界限。如果確實是集資經(jīng)商辦企業(yè),但因經(jīng)營不善,虧損負債,為躲債而外出,仍屬財產(chǎn)債務糾紛。這同詐騙犯以集資辦企業(yè)為名,撈到錢財就逃之夭夭,以實現(xiàn)其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本質區(qū)別。
-
遭遇手機分期貸款套現(xiàn)騙局怎么辦?
254人看過
-
遭遇“赴美上市”騙局該怎么辦
423人看過
-
遭遇電影版權投資騙局怎么辦
68人看過
-
合同簽署后遭遇騙局該怎么辦?
132人看過
-
支付寶轉賬遭遇詐騙怎么辦
97人看過
-
銀行貸款遭遇離婚證騙局
210人看過
刑事責任年齡,是指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行為人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劃分。 根據(jù)規(guī)定,年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應當負刑事責任;年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六周歲的在犯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等八大嚴重犯罪時,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低于十四周歲的無需承擔刑事責任。 此外... 更多>
-
遭遇電影版權投資騙局怎么辦寧夏在線咨詢 2023-12-10遭遇電影版權投資騙局,首先要及時保存好與騙子的聊天記錄;然后到就近的派出所進行報警處理,并向警方提供相關的轉賬信息或收款行情況,以便警方進行調查和采取相關凍結手段。關于遭遇電影版權投資騙局怎么辦的問題,還可以點擊在線律師咨詢,我們幫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貨物運輸過程中遭遇貨物被騙怎么辦河南在線咨詢 2022-10-30《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一條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第三百一十二條貨物的毀損、滅失的賠償額,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guī)定仍不能確定的,按照交付或者應當交付時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計算。法律、行政法規(guī)對賠償額
-
遭遇手機分期貸款套現(xiàn)騙局該怎樣辦臺灣在線咨詢 2024-10-04分期付款大多用在一些生產(chǎn)周期長、成本費用高的產(chǎn)品交易上。 遭遇手機分期付款套現(xiàn)騙局屬于詐騙的范疇,可以先保留證據(jù)然后報警處理。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規(guī)定: 1、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020元以上的,屬于“數(shù)額較大”,構成詐騙罪; 2、詐騙未遂,情節(jié)嚴重的,應當定罪并依法處罰。
-
遭遇詐騙公安局不予立案怎么辦湖南在線咨詢 2021-12-27詐騙不予立案的處理辦法有:1、控告人對公安機關對詐騙不予立案不服的,可以向原公安機關申請復議;2、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詐騙應立案而不立案的,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訴;3、對于被害人有證據(jù)證明有詐騙行為的且應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或者檢察院沒有立案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
-
遇到一房多賣遭到詐騙怎么辦山西在線咨詢 2023-04-08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guī)定,開發(fā)商一房二賣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xiàn),無法取得房屋的購房者可以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并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因此,遇到一房二賣的情況,購房者應當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想要達到的目的,要求開發(fā)商賠償損失,或者請求解除商品房買賣合同、返還已經(jīng)支付的房款及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