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逃逸是否認定為全責
交通事故逃逸方一般要承擔全責,但有證據證明其他當事人也有過錯的除外。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擔全部責任: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為逃避法律責任追究,當事人棄車逃逸以及潛逃藏匿的,如有證據證明其他當事人也有過錯,可以適當減輕責任,但同時故意毀滅證據的除外。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性質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是作為還是不作為
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規(guī)定,“在道路上發(fā)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員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執(zhí)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鄙鲜龇傻拿魑囊?guī)定將發(fā)生事故后的立即停車,保護現場,報警,搶救傷者等措施上升為法定義務,表面上看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為屬于作為行為,因為其存在明顯的逃跑行為,但實質上逃逸行為是不履行救助義務,不履行保護現場并報告公安機關并聽候處理義務的不作為行為。逃逸行為僅是其作為行為的表象特征或表現形式,在其背后的行為實質是不履行法定義務的不作為。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作為法定加重情節(jié)的原因
1、從主觀上看,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為反映了行為人較為惡劣的主觀惡性。行為人因自己的行為使某種合法權益陷入危險狀態(tài),無論從道義上,還是從法律上都產生了積極作為的義務。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觀心理態(tài)度及逃逸的行為破壞了社會的善良道德風俗,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應該加重處罰。
2、從客觀上看,行為人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為使被害人的生命及財產等搶救工作無法及時迅速進行,結果往往使得本來可以挽救、避免的嚴重后果因此得以發(fā)生,使交通肇事罪的法律責任無法準確認定,因而給司法機關正確定罪量刑帶來了一系列難以解決的問題,產生了許多本可以避免的麻煩與爭議。
(三)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為是量刑情節(jié)還是定罪情節(jié)
我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guī)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據該條規(guī)定可以看出,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為應當是交通肇事罪的加重處罰情節(jié)。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二條第二款中規(guī)定:“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主要責任,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離事故現場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此種情形下,僅僅依據1人重傷的結果是無法認定行為人構成交通肇事罪的,但在同時具有“造成1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主要責任”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離事故現場”三個情節(jié)的情況下,就構成交通肇事罪了。因此,此時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并不完全依照行為所引起的嚴重后果來認定,肇事后是否具有逃逸行為是交通肇事罪成立與否的重要構成要件。因此,根據《解釋》的相關規(guī)定,“交通肇事后逃逸”除了具有量刑意義外,還被賦予了定罪情節(jié)的意義,但當“交通肇事后逃逸”成為構成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此時的逃逸情節(jié)就不能被重復評價為加重情節(jié),故對肇事者只能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幅度內量刑。
交通肇事逃逸是否認定為全責?通常情況下是需要承擔全責的,但也不絕對,還要根據實際情況才能確定。而一般交通事故的責任是由公安交警部門作出認定,若對認定結果不服的話,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證明送達之日起3日內提出書面復核申請。要是你在這方面還有疑問的話,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咨詢我們的專業(yè)律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五章 交通事故處理 第七十條 在道路上發(fā)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執(zhí)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n 在道路上發(fā)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傷亡,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即行撤離現場,恢復交通,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不即行撤離現場的,應當迅速報告執(zhí)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n 在道路上發(fā)生交通事故,僅造成輕微財產損失,并且基本事實清楚的,當事人應當先撤離現場再進行協商處理。
-
違停肇事逃逸負全部責任嗎,怎么認定交通肇事逃逸
439人看過
-
交通事故責任劃定后逃逸會被認定為肇事逃逸嗎
127人看過
-
摩托車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處罰,肇事逃逸是否負全責
278人看過
-
此行為是否為交通肇事逃逸
216人看過
-
交通肇事逃離后又自首行為是否可以認定肇事逃逸
205人看過
-
交警認定交通肇事逃逸就是逃逸嗎
146人看過
-
是否有全責交通肇事逃逸四川在線咨詢 2022-05-22交通肇事逃逸的是負全責。 根據規(guī)定,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當事人是要負事故的全部責任的。并會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并處15日以下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還要追究刑事責任,吊銷駕駛證終生。
-
肇事逃逸后,事故責任怎么認定,交通事故逃逸是否承擔全山東在線咨詢 2022-04-22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解釋:發(fā)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是一種很嚴重的過錯,但并不是逃逸就一定負全部責任。若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交通違法行為,也有過錯,則要根據雙方的過錯對于發(fā)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來確定交通事故責任。如果無法證明對方當事人有過錯,或雖有過錯但與交通事故無關,或者因逃逸導致現場被破壞
-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全責要怎樣認定,一定是逃逸的人全責嗎?澳門在線咨詢 2022-12-15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為人在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缎谭ā芬?guī)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規(guī)定,發(fā)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導致事故無法認定責任的,由逃逸者承擔全部責任。 發(fā)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本身是一種很嚴重的過錯,但并不是逃逸就一定負全部責任。若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交通違法行為,也有過錯,
-
交通肇事逃逸事故責任認定的原則是什么,肇事逃逸是否承擔全部責任廣西在線咨詢 2022-03-07《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二十條規(guī)定了逃逸事故責任認定的原則(1)構成條件:行為對發(fā)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2)造成的后果: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3)承擔責任:應當負全部責任。如果逃逸事故中當事人雖然有“逃逸或者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行為,但是,交通事故責任仍然能夠認定時,則必須依照“因果關系”的認定原則來認定交通事故責任。也就是說,逃逸事故的認定首先依據“過錯”原則。在交通事故事實無
-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后逃逸會被認定為肇事逃逸嗎?青海在線咨詢 2021-07-14交通事故逃逸行為是當事人在發(fā)生交通事故后出于逃避法律責任、避免受到受害人家屬毆打、恐慌等主觀心理而駕車或棄車逃離現場,逃逸行為客觀上表現為事故發(fā)生后駕車或棄車逃離現場,主觀上表現為逃避法律追究、避免受到攻擊、恐慌等心態(tài),逃逸行為的主客觀內容與事故責任認定的主客觀內容完全不同,是兩個相對獨立的行為構成,分屬于兩個不同的時段??傊右菔鞘鹿拾l(fā)生后行為人對法律追究和法定救助義務的逃避,是逃逸行為人對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