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勞動者系臨時工,并與公司簽訂了《臨時工協議書》,但依據勞動法規(guī)定,在實行勞動合同制后,正式工與臨時工的區(qū)別實質上已消失,勞動者應享有與正式員工同等待遇,與正式員工同工同酬。
勞動者作為用人單位的職工,其在因公出差途中發(fā)生人身傷害符合工傷的情形,應當享有要求單位給予工傷待遇的權利。
如果用人單位沒有為勞動者繳納社會勞動保險、也沒有及時為其申報工傷,故本來可以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勞動者的工傷待遇就應當由用人單位自身負擔。處理臨時工工傷的方式:單位應當立即將其送往定點醫(yī)院治療;為其申請工傷認定;進行勞動能力鑒定;以及為其申報工傷保險待遇。如果單位也負有一定的工傷賠償責任的,及時向其支付該賠償。
用人單位如何處理工傷糾紛
1、發(fā)生工傷事故后,用人單位應該在一個月內申請工傷認定,用人單位超過一個月未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fā)生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tǒng)籌地區(qū)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2、工傷認定報告出來,工傷職工治療結束出院后,向當地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傷殘等級鑒定。取得鑒定報告;
3、用人單位與工傷職工協商工傷賠償,如果無法達成一致賠償意見,工傷職工可以向事故發(fā)生地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申請工傷賠償;
4、雙方提供證據,經過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后,按裁決書執(zhí)行;
5、如果用人單位不執(zhí)行裁決書的工傷賠償,工傷職工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執(zhí)行活動工傷賠償。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
職工發(fā)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yè)病防治法規(guī)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yè)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fā)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yè)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tǒng)籌地區(qū)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一條
職工發(fā)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wěn)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
處理工傷的臨時工應該怎么辦
136人看過
-
各單位應該如何應對工傷賠償糾紛
64人看過
-
工傷單位發(fā)工資應該怎樣發(fā)
238人看過
-
臨時工被外單位車輛撞傷,應如何處理?
455人看過
-
臨時工工傷糾紛應該收集哪些有利證據,臨時工工傷由誰負責
135人看過
-
臨時工在單位受傷應該是哪方負擔
488人看過
臨時工,是非長期性的員工,有的臨時工屬于派遣性質的勞務工,簽訂的是勞務合同,有些是因用人單位某項目的需要,臨時招聘的員工。不論是哪一種性質的臨時工,基本都需要簽訂合同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臨時工的性質雖然不同于正式員工,但是對合理勞動的... 更多>
-
臨時工單位工傷糾紛處理條件有哪些江蘇在線咨詢 2022-08-12主要包括醫(y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期間伙食補助費、營養(yǎng)費、鑒定費、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喪葬費、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建議先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以訴訟方式解決,也可以委托代理訴訟。當然具體情況還需要根據案情以及相關證據材料綜合分析。
-
單位的臨時工怎么處理工傷?江西在線咨詢 2023-01-061、臨時工工傷的處理方式和正式工工傷的處理方式是一樣的,都是先申請工傷認定以及勞動能力鑒定,最后賠償金額則等勞動能力鑒定完最終確定。根據不同的等級賠償費用也會不一樣。 2、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規(guī)定,職工發(fā)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yè)病防治法規(guī)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yè)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fā)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yè)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tǒng)籌地區(qū)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
-
臨時工受傷時應該怎么辦?臨時工受傷應該如何處理吉林省在線咨詢 2022-06-20臨時工受傷時應該怎么辦?臨時工受傷應該如何處理?按勞動法規(guī)定,都是勞動合同制職工,沒有正式與臨時工之分,只有合同期限的長短不同。“臨時工”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從事工作任務遭受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待遇。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作為臨時務工的雇員的維權的道路卻存在諸多困惑。那么臨時工受傷時應該怎么辦,請看下文。
-
工傷工人家屬借錢糾紛應該怎樣處理工傷糾紛河南在線咨詢 2022-08-111、進行工傷治療; 2、委托律師全程代理; 3、申請工傷認定; 4、申請工傷鑒定(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鑒定); 5、確定賠償項目及賠償數額; 6、進行工傷保險理賠; 7、提起人身損害賠償訴訟。
-
與兼職單位出現糾紛時應該怎樣處理?云南在線咨詢 2022-10-22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勞動者還是應該盡量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兼職雙方都要有法律意識由于單位處于強勢,兼職人員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積極與用人單位事先簽訂協議,明確約定勞動時間、勞動報酬、工資支付時間及辦法等解決。對協議的補充,可使用錄音等工具,收集充分證據,以備糾紛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