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在民事訴訟中是指訴訟當事人在法院審判人員的主持和協(xié)調下就案件爭議的問題進行協(xié)商,從而解決糾紛所進行的活動。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進行調解,這是基于民事訴訟中當事人雙方有權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行政訴訟法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這與民事訴訟不同。在行政訴訟中,由于被告是依法行使國家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其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法律賦予的權力,是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因此,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行政,沒有隨意處分的權力。同時作為執(zhí)法機關的人民法院,在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時,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就應當判決維持,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就應當判決撤銷或依法予以變更。也就是說,針對具體的行政行為,行政機關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之間沒有“商量”的余地,只能由人民法院判決。這是行政訴訟有關調解的基本原則。所以,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
關于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適用質證程序審理國家賠償案件的規(guī)定
(2013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00次會議通過)
法釋〔2013〕27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適用質證程序審理國家賠償案件的規(guī)定》已于2013年12月1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00次會議通過,現(xiàn)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3年12月19日
為規(guī)范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以下簡稱賠償委員會)適用質證程序審理國家賠償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等有關法律規(guī)定,結合國家賠償工作實際,制定本規(guī)定。
第一條賠償委員會根據國家賠償法第二十七條的規(guī)定,聽取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的陳述和申辯,進行質證的,適用本規(guī)定。
第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書面審理不能解決的,賠償委員會可以組織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進行質證:
(一)對侵權事實、損害后果及因果關系有爭議的;
(二)對是否屬于國家賠償法第十九條規(guī)定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有爭議的;
(三)對賠償方式、賠償項目或者賠償數(shù)額有爭議的;
(四)賠償委員會認為應當質證的其他情形。
第三條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以外,質證應當公開進行。
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申請不公開質證,對方同意的,賠償委員會可以不公開質證。
第四條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在質證活動中的法律地位平等,有權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請,提供證據,申請查閱、復制本案質證材料,進行陳述、質詢、申辯,并應當依法行使質證權利,遵守質證秩序。
第五條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對其主張的有利于自己的事實負舉證責任,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一方承擔不利后果。
第六條下列事實需要證明的,由賠償義務機關負舉證責任:
(一)賠償義務機關行為的合法性;
(二)賠償義務機關無過錯;
(三)因賠償義務機關過錯致使賠償請求人不能證明的待證事實;
(四)賠償義務機關行為與被羈押人在羈押期間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不存在因果關系。
第七條下列情形,由賠償義務機關負舉證責任:
(一)屬于法定免責情形;
(二)賠償請求超過法定時效;
(三)具有其他抗辯事由。
第八條賠償委員會認為必要時,可以通知復議機關參加質證,由復議機關對其作出復議決定的事實和法律依據進行說明。
第九條賠償請求人可以在舉證期限內申請賠償委員會調取下列證據:
(一)由國家有關部門保存,賠償請求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無權查閱調取的證據;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
(三)賠償請求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
賠償請求人申請賠償委員會調取證據,應當提供具體線索。
第十條賠償委員會有權要求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提供或者補充證據。
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或者涉及依職權追加質證參加人、中止審理、終結審理、回避等程序性事項的,賠償委員會可以向有關單位和人員調查情況、收集證據。
第十一條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應當在收到受理案件通知書之日起十日內提供證據。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確因客觀事由不能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的,賠償委員會可以根據其申請適當延長舉證期限。
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應當承擔相應的不利后果。
第十二條對于證據較多或者疑難復雜的案件,賠償委員會可以組織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在質證前交換證據,明確爭議焦點,并將交換證據的情況記錄在卷。
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在證據交換過程中沒有爭議并記錄在卷的證據,經審判員在質證中說明后,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第十三條賠償委員會應當指定審判員組織質證,并在質證三日前通知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和其他質證參與人。必要時,賠償委員會可以通知賠償義務機關實施原職權行為的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到場接受詢問。
賠償委員會決定公開質證的,應當在質證三日前公告案由,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的名稱,以及質證的時間、地點。
第十四條適用質證程序審理國家賠償案件,未經質證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第十五條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應圍繞證據的關聯(lián)性、真實性、合法性,針對證據有無證明力以及證明力大小,進行質證。
第十六條質證開始前,由書記員查明質證參與人是否到場,宣布質證紀律。
質證開始時,由主持質證的審判員核對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宣布案由,宣布審判員、書記員名單,向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告知質證權利義務以及詢問是否申請回避。
第十七條質證一般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分別陳述,復議機關進行說明;
(二)審判員歸納爭議焦點;
(三)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分別出示證據,發(fā)表意見;
(四)詢問參加質證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
(五)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就爭議的事項進行質詢和辯論;
(六)審判員宣布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認識一致的事實和證據;
(七)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最后陳述意見。
第十八條賠償委員會根據賠償請求人申請調取的證據,作為賠償請求人提供的證據進行質證。
賠償委員會依照職權調取的證據應當在質證時出示,并就調取該證據的情況予以說明,聽取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的意見。
第十九條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對對方主張的不利于自己的事實,在質證中明確表示承認的,對方無需舉證;既未表示承認也未否認,經審判員詢問并釋明法律后果后,其仍不作明確表示的,視為對該項事實的承認。
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委托代理人參加質證的,代理人在代理權限范圍內的承認視為被代理人的承認,但參加質證的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當場明確表示反對的除外;代理人超出代理權限范圍的承認,參加質證的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當場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被代理人的承認。
上述承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guī)定,或者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的,不發(fā)生自認的效力。
第二十條下列事實無需舉證證明:
(一)自然規(guī)律以及定理、定律;
(二)眾所周知的事實;
(三)根據法律規(guī)定推定的事實;
(四)已經依法證明的事實;
(五)根據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定的事實。
前款(二)、(三)、(四)、(五)項,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有相反證據否定其真實性的除外。
第二十一條有證據證明賠償義務機關持有證據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的,賠償委員會可以就待證事實作出有利于賠償請求人的推定。
第二十二條賠償委員會應當依據法律規(guī)定,遵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對證據的證明力進行獨立、綜合的審查判斷。
第二十三條書記員應當將質證的全部活動記入筆錄。質證筆錄由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和其他質證參與人核對無誤或者補正后簽名或者蓋章。拒絕簽名或者蓋章的,應當記明情況附卷,由審判員和書記員簽名。
具備條件的,賠償委員會可以對質證活動進行全程同步錄音錄像。
第二十四條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經通知無正當理由拒不參加質證或者未經許可中途退出質證的,視為放棄質證,賠償委員會可以綜合全案情況和對方意見認定案件事實。
第二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質證:
(一)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質證的;
(二)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臨時提出回避申請,是否回避的決定不能在短時間內作出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場,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補充調查的;
(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重慶忠縣律師事務所,重慶律師事務所,重慶律師,重慶律師事務所,重慶石柱律師,重慶萬州律師事務所
第二十六條本規(guī)定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本規(guī)定施行前本院發(fā)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規(guī)定不一致的,以本規(guī)定為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調解應當遵循自愿、合法原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
法院審理行政案件調解過程公開嗎
106人看過
-
行政案件立案后法院發(fā)來調解書有用嗎
229人看過
-
針對行政案件,人民法院是否支持調解?
73人看過
-
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可調解范圍擬擴大
115人看過
-
法院調解與行政調解的區(qū)別
240人看過
-
行政案件調解:法院裁決的必要性與挑戰(zhàn)
102人看過
-
法院對調解的案件怎樣進行調解甘肅在線咨詢 2021-04-15人民法院受理離婚案后,首先應對當事人進行調解。調解產生兩個結果:1、經調解和好:法院調解應當使當事人消除分歧,互相諒解,達成和好協(xié)議的,人民法院將協(xié)議記錄存卷,一般不發(fā)給調解書。2、經調解協(xié)議離婚:如果當時人經過調解不愿和好但都同意離婚,那么人民法院應制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并加蓋人民法院印章。調解書具有與判決書同等的法律效力。
-
-
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原因主要是什么,行政案件是否適用調解重慶在線咨詢 2022-03-08我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的原因主要在于: 第一,行政訴訟的核心是審理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對合法性的判斷有明確的事實標準和法律依據,要么合法,要么違法,不容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也不存在法院調解的空間和余地。 第二,調解的前提是當事人雙方必須對其權利享有實體上處分權,而在行政案件中,雖然原告可能享有一定的實體處分權,但被告行政機關行使的國
-
行政案件能不能調解陜西在線咨詢 2022-09-16行政案件審查的對象是行政行為合法性,因此行政案件以不適用調解為原則,但涉及行政賠償、行政補償?shù)陌讣梢赃m用調解?,F(xiàn)實司法實踐中,還有例外的情況:一種是,在行政訴訟過程中,經法院查明后向行政機關釋明,行政機關主動撤銷已作出的行政行為,當事人提起訴訟的目的已達到,當事人可以選擇撤訴。還有就是,在起訴行政機關不作為案件中,行政機關明確表達其會依法作出行政行為,當事人的訴訟目的實現(xiàn),也可以選擇撤訴。前述兩
-
中級人民法院行政案件撤銷不能申請調解西藏在線咨詢 2023-05-131、對于行政案件,一般是不可以申請調解的,但人民法院可以就行政案件中的賠償部分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 2、《行政訴訟法》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 3、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