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是指以下情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在交通運輸肇事中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尚不構成犯罪,是指交通事故未達到以下情形: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交通肇事逃逸是否會構成犯罪
交通肇事逃逸是否會構成故意殺人罪
從邏輯上說,行為人對其行為的危害結果若不是追求其發(fā)生,又不是放任其發(fā)生,就應避免或防止其發(fā)生。若已發(fā)生就應積極地去避免或制止可能發(fā)生的更進一步、更嚴重的危害結果,并應盡力去消除已造成的危害。因此,交通肇事這種過失犯罪行為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作為引起特定法律義務的先行行為的。
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而不作為犯罪是故意犯罪,所以在認定交通肇事逃逸能否構成不作為的犯罪中,對逃逸人主觀心理的把握是認定逃逸構成不作為犯罪的關鍵。
對行為人主觀心理的認定要通過全面分析受傷者負傷程度以及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逃逸人對其先前的肇事行為造成的損害是否明知來把握。若肇事者明知受害者流血過多,不立即送往醫(yī)院救治就不能得救的情況下,行為人逃逸不管的行為就可以認定逃逸人在主觀上具有殺人的故意;
從受害者所處的環(huán)境看,其受傷的程度雖不致于死亡,但若受害者被置于人跡很少的山路或者是在深夜,行人極少,等待較長時間也不會受到救助,亦或在寒冷的季節(jié)因流血過多而有凍死的危險,或者行為人為湮滅罪證,將受害者撞傷后將其挪離現(xiàn)場棄置他處,使其得不到他人的及時發(fā)現(xiàn)并救助,行為人的這種棄置不管行為或?qū)⑹芎φ咭浦了幍男袨?,本身就包含著對受害者生命權益威脅的現(xiàn)實危險性,當然可以認定逃逸人具有殺人的故意,應以不作為故意殺人罪論處。
至于行為人在主觀上是出于直接故意還是間接故意,則要依具體情形而定。大多數(shù)情況下,行為人是出于一種放任、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即間接故意的心理。倘若受害者負傷程度并非致命,肇事現(xiàn)場乃行人往來頻繁的場所、時間尚早、醫(yī)院就在附近,受害者極有可能得到他人的及時救助,或者行為人將受害者撞成重傷瀕臨死亡,即使及時搶救(事后法醫(yī)診斷證明)亦無法避免其死亡,行為人畏罪潛逃而受害者即刻死亡的,即逃逸行為與被害人死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即使有間接故意的心理,其逃逸不管的不作為也不宜論之以故意殺人罪的實行行為,即不能成立故意殺人罪,而應僅構成交通肇事罪一罪。
至于其逃逸行為,則只是交通肇事的加重情節(jié)。如果行為人對肇事情況不明知,而駕車“繼續(xù)行駛”,這種情況下,行為人所謂的“逃逸”在行為人的主客觀上無非是正常駕駛行為的連續(xù)化。在此,行為人對先前肇事后果不知,即使被害人死亡,但由于行為人主觀上不具有故意,也不能成立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
《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程序規(guī)定》第五十一條對違法行為事實清楚,需要按照一般程序處以罰款的,應當自違法行為人接受處理之時起二十四小時內(nèi)作出處罰決定;處以暫扣機動車駕駛證的,應當自違法行為人接受處理之日起三日內(nèi)作出處罰決定;處以吊銷機動車駕駛證的,應當自違法行為人接受處理或者聽證程序結束之日起七日內(nèi)作出處罰決定,交通肇事構成犯罪的,應當在人民法院判決后及時作出處罰決定。
-
交通事故怎么認定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構成犯罪嗎
355人看過
-
交通肇事逃逸不構成肇事逃逸罪的情形有哪些
236人看過
-
交通肇事逃逸構成要件有哪些,交通肇事逃逸
358人看過
-
交通肇事逃逸可以算肇事逃逸逃逸嗎
481人看過
-
肇事逃逸對交通肇事逃逸的處罰是什么
459人看過
-
在哪些情況下交通肇事逃逸不構成交通事故逃逸
383人看過
交通肇事逃逸一般會被認定為交通肇事罪。處罰標準有以下兩點: 1、發(fā)生交通事故,致人重傷、死亡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發(fā)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更多>
-
交通事故后逃逸已經(jīng)構成犯罪為什么不做交通肇事逃逸山西在線咨詢 2021-09-22《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條規(guī)定,如果有以下行為之一,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1)未取得汽車駕駛執(zhí)照、汽車駕駛執(zhí)照被吊銷、汽車駕駛執(zhí)照被暫時吊銷或汽車駕駛執(zhí)照被暫時吊銷的;(3)交通事故后逃跑,未構成犯罪的;(4)汽車駕駛超過規(guī)定時速50%的;(5)強制汽車駕駛執(zhí)照被吊銷、暫時吊銷、暫時吊銷的人駕駛的;(3)造成交通事故后逃跑,未構成犯罪的;(4)汽車駕駛超過規(guī)定時
-
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是什么構成廣東在線咨詢 2021-05-08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構成有三個方面: (一)主觀方面: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為故意。因此只有行為人對肇事行為明知,同時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為從主觀方面來看,在犯罪惡意上是很小的,是對現(xiàn)場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無疑問,其逃逸行為還是直接故
-
交通肇事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會受到什么處罰?對肇事逃逸構成犯罪的遼寧在線咨詢 2022-01-19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修正)第九十九條規(guī)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可以并處十五日以下拘留。另,第一百零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有證據(jù)證明對方當
-
交通事故中,肇事逃逸行為是否構成犯罪,肇事逃逸的山東在線咨詢 2022-05-01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為人在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構成交通肇事逃逸一般會在量刑時從重處罰。交通肇事逃逸應具備的條件第一,時間上當事人知道已經(jīng)發(fā)生交通事故;第二,當事人主觀上是為逃避法律責任;第三,已經(jīng)離開交通事故現(xiàn)場。只有具備上述三個條件,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逃逸,否則,認定當事人離開事故現(xiàn)場就是逃逸難免過于嚴格,同時于法無據(jù),于情不合。在上述案例二中何某的行為很明顯是符合上述三個
-
逃逸不構成犯罪嗎,肇事逃逸怎么處理浙江在線咨詢 2022-08-02《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條規(guī)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一)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暫扣期間駕駛機動車的 (二)將機動車交由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暫扣的人駕駛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 (四)機動車行駛超過規(guī)定時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強迫機動車駕駛?cè)诉`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和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