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為人在犯罪預備的過程中,著手實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實施犯罪行為的,屬于預備形態(tài)的中止。當行為人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在實行犯罪的過程中中止犯罪行為的,是犯罪實行形態(tài)的中止。例如甲攜帶兇器去殺乙,路上遇到幾名治安聯(lián)防隊員,治安聯(lián)防隊員并不知道甲的目的,走了。后來,甲內(nèi)心悔悟,打消了殺人的意念,返回家去,因而未著手實行殺人行為。甲的行為構成預備階段的中止。
2、實行階段的中止,是指在犯罪的實行過程中,自動地中止了實行行為。例如,甲在殺乙的過程中,見乙痛苦呻吟的慘狀,產(chǎn)生了憐憫之心,中止了殺人行為。甲的行為構成實行階段的中止。又如,甲攜帶兇器攔路搶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實施暴力,乙發(fā)現(xiàn)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聽便住手,還向乙道歉說:對不起,認錯人了。甲的行為屬于實行階段的犯罪中止。
二、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的區(qū)別
1、停止的時間點不一樣。犯罪預備是犯罪著手之前開始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時候;而犯罪中止則是在犯罪既遂之前的任何時間段中都可以發(fā)生。
2、二者停止的原因不一樣。犯罪預備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而造成的,而犯罪中止是由于行為人自己自動放棄犯罪而造成的。前者是欲而不能而后者是能而不欲。
3、概念不一樣。犯罪預備,是指做實施犯罪前的準備工作;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自動有效的防止犯罪結果的發(fā)生,是犯罪中止。
4、處罰不一樣。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
犯罪預備的中止是預備還是中止?
320人看過
-
預備犯罪與犯罪中止可以區(qū)別嗎
329人看過
-
犯罪未遂、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概念梳理
442人看過
-
預備犯罪與中止犯罪的法律規(guī)定有何不同?
407人看過
-
犯罪預備與實施:界定與區(qū)別?
188人看過
-
犯罪中止與犯罪既遂怎么界定
388人看過
-
如何界定刑事犯罪預備階段的犯罪中止黑龍江在線咨詢 2022-10-26犯罪預備的中止標志著犯罪人實行對應犯罪的犯意消滅,但是犯罪人并不當然停止犯罪,在一種犯罪預備階段發(fā)生犯罪中止后,犯罪人不再繼續(xù)為實行犯罪做準備,在這兩種階段當中均可以成立犯罪中止。當出現(xiàn)了這兩種情形之一的時候均可以認定為犯罪中止犯罪階段分為犯罪預備階段和犯罪實行階段。二是犯罪預備階段進行到犯罪實行階段的中止,即沒有按照預備的犯罪形式繼續(xù)實施犯罪:一是犯罪預備的中止即停止預備犯罪。犯罪預備階段的中止
-
犯罪預備階段的中止可定罪嗎?是屬于犯罪預備還是犯罪中止山東在線咨詢 2022-08-06犯罪預備階段存在犯罪預備和犯罪中止兩種停止形態(tài)。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導致犯罪行為未著手,是犯罪預備。主觀放棄而未著手,是犯罪中止。根據(jù)此案件的特征,判斷為犯罪中止。
-
預備犯罪與犯罪中止的聯(lián)系是什么?遼寧在線咨詢 2021-10-15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聯(lián)系是都是屬于一種犯罪的行為,犯罪預備,我國刑法第22條第1款規(guī)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我國刑法學界認為這只是對犯罪預備行為的描述,并非犯罪預備的概念。根據(jù)這一規(guī)定及有關刑法理論,犯罪預備形態(tài),是指行為人為實施犯罪而開始創(chuàng)造條件的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行為的犯罪停止形態(tài)。如預備犯罪工具、創(chuàng)造犯罪條件等。犯罪預備具備以下特征:
-
犯罪未遂與犯罪預備的界定是什么?甘肅在線咨詢 2023-05-19犯罪預備是有犯罪動機,是犯罪前基本條件,包括準備工具,順序計劃等但沒有實施犯罪。犯罪未遂是已經(jīng)發(fā)生動作的過程,但沒有達到犯罪的目標或部分目標。區(qū)別犯罪未遂與犯罪預備主要有以下兩點: 1、概念不同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而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2、處罰不同 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
-
犯罪預備犯罪中止犯罪中止能立案嗎?青海在線咨詢 2022-12-09犯罪預備和犯罪中止構成犯罪。 根據(jù)《刑法》第二十二條,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四條,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是犯罪中止。 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