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精神損害賠償的法理基礎
賦予刑事案件的被害人以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在許多國家的法學界和司法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確認,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民法的價值趨向,是刑法理念的轉變和進步。
(一)確立刑事案件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是被害人合法權益得以救濟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社會向現(xiàn)代法治的轉化,人們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無論是刑事法律還是民事法律都特別強調(diào)對個人權利的保護。我國刑法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jīng)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jù)情況判處賠償經(jīng)濟損失。刑訴法第七十七條規(guī)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zhì)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這些規(guī)定都為被害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供了現(xiàn)實的法律依據(jù),但同時也明確了刑事案件的損害賠償僅限于物質(zhì)損害賠償,被害人由于犯罪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減損則難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并沒有得到充分救濟。
眾所周知,精神損害具有客觀性和可辨認性,被害人因犯罪行為而可能遭受精神損害,這是毋庸置疑的,有損害就應有賠償,就必須賦予被害人以法律上的救濟權,從而對被害人所遭受的精神痛苦給予物質(zhì)撫慰,對精神利益的減損進行填補。
(二)確立刑事案件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是刑民法律效力位階平等的必然結果。民事侵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在我國已經(jīng)得以正式確立,而對犯罪行為的精神損害賠償刑法沒有明文規(guī)定,是不是因此就認為在刑事領域是絕對排斥精神損害賠償?shù)哪??我們知道,刑事上的犯罪行為,從民事法律角度上看,又是民?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ookingeasy.cn/citiao/3036419711972240953.html">侵權行為,而且是危害程度更加嚴重的侵權行為。如侵害他人身體權的故意傷害行為造成他人精神損害,如果傷害后果較小,未達到輕傷以上的程度,受害人完全可以依據(jù)民法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如果傷害后果較重,具備了刑法規(guī)定的社會危害性而構成故意傷害罪時,被害人更有理由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三)確立刑事案件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也是法律責任重合適用的重要特征。法律責任是指因損害法律上的義務關系所產(chǎn)生的對于相關主體所應當承擔的法定強制的不利后果。根據(jù)違法行為所違反的法律的性質(zhì),可以分為公法責任和私法責任。民事侵權行為由于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權或財產(chǎn)權,造成了精神損害,受害人有權要求行為人承擔精神損害賠償?shù)呢熑?,這是一種私法責任;如果行為超出一定的限度而觸犯刑律構成犯罪時,不僅侵害了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危及了國家的安全和秩序,國家運用刑罰權對犯罪分子科以刑罰,這是行為人所承擔的公法責任。但是不是行為人已經(jīng)承擔了公法責任就可以免除其私法責任呢?筆者認為,公法責任與私法責任并不互相排斥,刑事責任的追究并不能取代民事上的精神損害賠償,公法責任是行為人對國家承擔的,而私法責任是行為人對被害人承擔的,二者可以重合適用,相互補充。
(四)確立刑事案件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是順應世界各國通行做法的理性選擇。精神損害賠償作為一種非財產(chǎn)性賠償早在1896年《德國民法典》中得以確立,而后為歐洲許多國家所效仿。中國加入世貿(mào)組織以后,涉外刑事案件將會有所增加,為了充分、平等地保護各國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遵循世界通行做法,必須明確規(guī)定刑事案件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二、刑事案件精神損害的界定在大量的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行為是否給被害人造成精神損害,從而確定被害人能否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為此,必須對刑事案件的精神損害進行界定。精神損害是被告人的犯罪行為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權或特定的財產(chǎn)權,導致被害人產(chǎn)生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的喪失、減損。刑事案件中的精神損害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行為人的侵害行為必須是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
(二)要有精神損害的事實,這是要求精神損害賠償?shù)那疤釛l件。犯罪行為只有造成被害人的情緒、思維、意識嚴重阻礙,產(chǎn)生了憤怒、恐懼、焦慮、沮喪等不良情緒,才可以依法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三)犯罪行為與精神損害之間必須具有因果關系。如果被害人的精神損害并不是由于犯罪行為引起,則行為人不負賠償責任。當然,這種因果關系不一定是直接的,被害人遭受精神痛苦大多數(shù)是因為介入了公眾輿論的因素,從而使得其自尊心和名譽感受到損害。
三、刑事案件精神損害賠償?shù)脑V訟方式
(一)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在刑事訴訟中,被害人的精神痛苦理應成為衡量犯罪行為社會危害性的一個重要標準,也是量刑上應考慮的重要因素。如果被告人承擔了精神損害賠償,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被害人的損失,應當視為被告人的悔罪表現(xiàn),可以從輕處罰。同時,附帶民事訴訟程序可以降低訴訟成本,節(jié)約訴訟資源,減少法院審判工作的難度,便于被害人訴訟。為此,必須對我國刑訴法第七十七條之規(guī)定進行修改,使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并不局限于物質(zhì)損失,還應包括精神損害。
-
刑事案件的刑事訴訟精神損害賠償可以有嗎
425人看過
-
探討精神損害賠償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
78人看過
-
刑事案件的審理期限,刑事案件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會受理嗎
477人看過
-
精神損害賠償在刑事案件中是否存在爭議
219人看過
-
2023行政案件有精神賠償嗎
461人看過
-
刑事案件國家賠償精神損害賠償?shù)脑V訟方式有哪些
184人看過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指司法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在解決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同時,附帶解決由遭受物質(zhì)損失的被害人或人民檢察院所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引起的物質(zhì)損失的賠償而進行的訴訟。 這種訴訟旨在保護被害人因犯罪行為而遭受的物質(zhì)損失,并為其提供... 更多>
-
刑事案件不允許賠償精神損害福建在線咨詢 2022-05-09刑案中不允許賠償精神損害,我覺得很不合理,恰恰是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往往受到身體上的摧殘與折磨,在被害人以及被害人的親屬心中所形成的陰影與痛苦將伴隨他們一生,這樣法律必須要求犯罪分子承擔一定的精神損害賠償,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撫慰被害人的受傷心靈,同時也能加大打擊犯罪活動的力度,這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法制社會,和諧社會是有貢獻的!
-
刑事犯罪案件中精神損害賠償?shù)姆秶鞘裁?,適用精神損害賠償?shù)臈l件上海在線咨詢 2022-05-04精神損害賠償?shù)姆秶粗负畏N侵權損害情形下予以精神賠償?shù)膯栴}。精神損害賠償實質(zhì)上是侵權賠償?shù)囊徊糠郑锨謾噘r償?shù)乃膫€構成要件。 首先,有損害的事實發(fā)生,這是精神損害賠償?shù)那疤釛l件,有損害事實的存在,侵害人才承擔賠償責任; 其次,精神損害的違法性,行為人的侵害行為必須違法,這是精神損害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基本條件,這與其他損害賠償是相同的,刑事犯罪行為,不僅違反刑事法律,而且同時違反民事法律; 再次
-
精神損害可以在刑事案件中獲得賠償嗎湖南在線咨詢 2021-11-24刑事訴訟不支持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屬于民事范疇,應當提起民事訴訟?!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自然人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第五條精神損害賠償金額根據(jù)以下因素確定:(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二)侵權行為的目的、方式、場合等具體情節(jié);(三)侵權行為的后果;(4)侵權人的利潤;(五)侵權人承擔
-
刑事案件中傷殘賠償金和精神損害賠償不賠償怎么辦內(nèi)蒙古在線咨詢 2022-05-04刑事案件中傷殘賠償金和精神損害賠償不賠償,但雙方可以協(xié)商賠償 首先及時報警,并申請傷情鑒定。 如果傷情鑒定為輕微傷,只能要求民事賠償,受害者可直接向法院起訴要求人身損害賠償;同時可以要求給予行政處罰。 如果傷達到輕傷(以上),你們可要求追究對方刑事責任和民事賠償責任;如果是輕微傷則可要求對方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果派出所調(diào)解不了可直接到法院起訴。 如果構成輕傷或輕傷以上,打人者就涉嫌故意傷害罪,依法
-
精神病人患有精神病人認定精神殘疾在刑事案件中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江西在線咨詢 2021-11-16承擔刑事責任后,一般不需要承擔精神損害賠償。根據(jù)《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受害人或者其家屬不能向刑事被告人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只能對受到的物質(zhì)損害提起附帶民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