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民事欺詐的情形達到了以下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則可構成詐騙罪:1、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2、客觀上表現(xiàn)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3、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可構成詐騙罪。4、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構成欺詐行為類似,構成脅迫也必須具備4個要件
(一)脅迫人具有脅迫的故意。脅迫的故意,包括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明知會造成被脅迫人發(fā)生恐懼而故意進行威脅;第二層是希望通過脅迫行為使被脅迫人作出某種意思表示。
(二)脅迫人實施了脅迫行為。脅迫行為既可以以將來發(fā)生的損害,也可以以直接發(fā)生的損害相威脅。受脅迫危害的人既可以是被脅迫人的被代理人,也可以是被脅迫人的父母、配偶、兒女等親屬。受危害的客體是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chǎn),或者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chǎn)等。
(三)被脅迫人因脅迫而訂立了合同。該要件要求脅迫行為與被脅迫人的意思表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四)脅迫行為是非法的。如果一方有合法根據(jù)對另一方施加壓力則不構成脅迫。
脅迫和欺詐是兩個比較相近的概念,因為二者主觀上都有故意,并且其實施的行為都具有不法性。但是,脅迫的危害程度較欺詐為大,因為欺詐僅是故意陳述虛偽事實或隱瞞真實情況,從而使對方陷入錯誤;而脅迫則以對方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chǎn)等造成損害相要挾,如果直接給對方或其親友造成損害,則構成侵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
-
民事欺詐行為是否成立詐騙罪行為
410人看過
-
民事欺詐到什么程度構成詐騙罪
235人看過
-
詐騙罪的構成要件與民事欺詐
271人看過
-
欺詐行為如何構成合同詐騙
51人看過
-
了解認定詐騙行為的標準
435人看過
-
合同詐騙罪構成的詐騙行為
456人看過
刑事責任年齡,是指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行為人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劃分。 根據(jù)規(guī)定,年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應當負刑事責任;年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六周歲的在犯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等八大嚴重犯罪時,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低于十四周歲的無需承擔刑事責任。 此外... 更多>
-
民事欺詐的構成是什么,民事欺詐行為與刑事欺詐行為的區(qū)別是怎樣的貴州在線咨詢 2022-01-19民事欺詐的構成: 欺詐人 欺詐人的欺詐故意 欺詐故意是指行為人具有故意欺詐他人的意思,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使被欺詐人陷入錯誤認識,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fā)生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欺詐人的欺詐行為 欺詐行為,指欺詐人語言、文字或活動有隱瞞事實而告知虛假情況的行為。即使被欺詐人陷于錯誤、加深錯誤或保持錯誤而虛構事實、變更事實或隱瞞事實的行為。欺詐行為可體現(xiàn)為作為和不作為兩種方式。 被欺詐人 被欺詐人因欺詐而
-
構成騙子罪嗎,民事欺詐的量刑標準是什么香港在線咨詢 2021-11-20不構成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產(chǎn),數(shù)額較大的,構成詐騙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
合同詐騙罪與民事欺詐行為的界限, 合同詐騙罪與欺詐行為的認定標準澳門在線咨詢 2022-03-14一、合同詐騙罪與民事欺詐行為的界限(1)主觀目的不同。民事欺詐是為了用于經(jīng)營,借以創(chuàng)造履行能力而為欺詐行為以誘使對方陷入認識錯誤并與其訂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只希望通過實施欺詐行為獲取對方的一定經(jīng)濟利益,而合同詐騙罪是以簽訂經(jīng)濟合同為名,達到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2)欺詐的內(nèi)容與手段不同。民事欺詐有民事內(nèi)容的存在,即欺詐方通過商品交換,完成工作或提供勞務等經(jīng)濟勞動取得一定的經(jīng)濟
-
詐騙罪的構成要件與民事欺詐甘肅在線咨詢 2021-12-18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如下:1、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2、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上表現(xiàn)為使用欺詐方法(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3、主體要件,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4、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
什么是詐騙罪?詐騙行為構成浙江在線咨詢 2022-05-11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由于這種行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靜甚至“愉快”的氣氛下進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范意識較差,較易上當受騙。 詐騙罪(刑法第266條)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