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貸咋騙的法律依據(jù)
1、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是區(qū)別罪與非罪界限的重要標準。在認定詐騙貸款罪時,不能簡單地認為,只要貸款到期不能償還,就以詐騙貸款罪論處。實際生活中、貸款不能按期償還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其原因也很復雜,如有的因為經(jīng)營不善或者市場行情的變動,使營利計劃無法實現(xiàn)不能按時償還貸款。
這種情況中,行為人雖然主觀有過錯,但其沒有非法占有貸款的目的,故不能以本罪認定。有的是本人對自己的償還能力估計過高,以致不能按時還貸,這種情形行為人主觀上雖然具有過失,但其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不應以本罪論處。只有那些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欺騙的方法取得貸款的行為,才構成貸款詐騙罪。
2、要把貸款詐騙與借貸糾紛區(qū)別開來。有些借貸人在獲得貸款后長期拖欠不還,甚至在申請貸款時就有夸大履約能力、編造謊言等情節(jié),而到期又未能償還。這種借貸糾紛,十分容易與貸款詐騙相混淆,區(qū)分二者的界限應當把握以下四點:
(1)若發(fā)生了到期不還的結果,還要看行為人在申請貸款時,履行能力不足的事實是否已經(jīng)存在,行為人對此是否清楚。如無法履約這一點并不十分了解,即使到期不還,也不應認定為詐騙貸款罪而應以借貸糾紛處理。
(2)要看行為人獲得貸款后,是否積極將貸款用于借貸合同所規(guī)定的用途。盡管到期后行為人無法償還,但如果貸款確實被用于所規(guī)定的項目,一般也說明行為人主觀上沒有詐騙貸款的故意,不應以本罪處理。
(3)要看行為人于貸款到期后是否積極償還。如果行為僅僅口頭上承認還款,而實際上沒有積極籌款準備歸還的行為,也不能證明行為人沒有詐騙的故意,不賴賬,不一定就沒有詐騙的故意。
(4)將上述因素綜合起來考察,通過多方做客觀行為全面考察行為人主觀心態(tài),從而得出是否有非法占有貸款的目的,這對于正確區(qū)分貸款詐騙與借貸糾紛的界限具有重要意義。
二、貸款詐騙罪與貸款欺詐行為的界限
在實踐中,貸款人基于某種原因而采取虛構事實的方法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屬民事意義上的貸款欺詐行為。這種行為可以依據(jù)有關規(guī)定確認合同無效,或由貸款人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撤銷。區(qū)分貸款詐騙罪與貸款欺詐行為,其根本仍在于二者主觀目的的不同,如果行為人意在非法占有,則應以貸款詐騙罪論處。
值得注意的是,實踐中并非所有使用欺詐手段獲得貸款的行為都構成貸款詐騙罪,尤其是對于以下幾種行為,不宜作為犯罪處理:
(1)以虛假手段取得貸款已經(jīng)主動歸還貸款本息的;
(2)以虛假手段取得貸款后拖欠未還,但具有償還能力或基本具有償還能力,且其并不躲避貸款人追索債務的;
(3)以虛假手段取得貸款后,拖欠未還且沒有償還能力,但造成這種原因是由于行為人因經(jīng)營虧損或經(jīng)營失誤而導致無力償還貸款的結果。
三、以下幾種行為方式應當屬于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范圍:
1、獲得信用貸款之后,惡意地處分(例如大肆揮霍)貸款,導致貸款到期不能償還的;
2、.獲得擔保貸款后,未經(jīng)銀行等金融機構同意,擅自處分業(yè)已質(zhì)押、抵押、擔保的財產(chǎn)、有價證券等,導致到期貸款不能償還的;
3、合法取得貸款后,因投資經(jīng)營嚴重虧損等原因不能償還貸款,攜帶部分貸款潛逃的;
4、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就貸款用途有特別約定,卻將貸款用于其他高風險投資領域,導致貸款不能償還的;
5、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就貸款用途沒有特別約定,但沒將貸款用于合法經(jīng)營,卻將貸款使用于走私、非法經(jīng)營等犯罪活動的。
-
法律依據(jù):投資實質(zhì)為借貸
163人看過
-
私人借貸的借條法律依據(jù)是否為合同?
417人看過
-
民間借貸利率相關法律依據(jù)
297人看過
-
是欠條有法律依據(jù)還是借條有法律依據(jù)
417人看過
-
論投資之實為借貸之法律依據(jù)
288人看過
-
民間借貸合同法律效力的認定依據(jù)
495人看過
仲裁機構是依法設立,獨立于行政機關,以仲裁方式解決糾紛的機構。它由當事人自愿選擇,依據(jù)仲裁協(xié)議進行仲裁,對糾紛進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決。 仲裁機構具有專業(yè)性、獨立性和高效性,能夠為當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糾紛解決途徑。... 更多>
-
民間借貸的法律依據(jù)是什么,民間借貸的法律依據(jù)是什么,有哪些規(guī)定福建在線咨詢 2022-03-30關于民間借貸的法律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專門發(fā)布了《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該意見將民間借貸的法律依據(jù)進行了規(guī)定。 法律依據(jù):《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 一、公民之間的借貸糾紛,公民與法人之間的借貸糾紛以及公民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借貸糾紛,應作為借貸案件受理。 二、因借貸外幣、臺幣和國庫券等有價證券發(fā)生糾紛訴訟到法院的,應按借貸案件受理。 三、對于借貸關系明確,債權人申請支付令的
-
私人借貸是否有法律依據(jù)重慶在線咨詢 2023-11-09法律分析 私人借貸是可以公證的。公證機構能對借貸法律關系或者借款合同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如果當事人要申請公證的,可以依法向住所地、經(jīng)常居住地等公證機構提出申請。
-
資金的拆借法律依據(jù)江蘇在線咨詢 2023-07-21民間資金拆借的法律特征: 1、民間借貸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 2、民間借貸是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約行為。 3、民間借貸關系成立的前提是借貸物的實際支付。 4、民間借貸的標的物必須是屬于出借人個人所有或擁有支配權的財產(chǎn)。 5、民間借貸可以有償,也可以無償,是否有償由借貸雙方約定。
-
如果有網(wǎng)貸還不起咋辦,有沒有法律依據(jù)山東在線咨詢 2023-10-21可以盡快的找網(wǎng)貸機構進行協(xié)商,爭取可以申請延長期限還款或者是分期付款處理;如果與網(wǎng)貸機構協(xié)商不了的,就只有找自己的親朋好友借錢,盡快的把錢還上才能避免出現(xiàn)逾期利息。
-
騙取貸款罪處罰什么法律依據(jù)臺灣在線咨詢 2023-06-28自然人犯騙取貸款、票據(jù)承兌、金融票證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或者由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單位犯騙取貸款、票據(jù)承兌、金融票證罪,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自然人犯本罪的規(guī)定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