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真實性是新聞報道的生命和首要原則,因此,越是真實的信息,就越符合新聞的要求,但是對于涉及個人隱私的信息,采訪越深入,報道越真實、越具體,對其隱私權的侵害就越嚴重。記者在面對一般人時,雖有正當的采訪權,但采訪對象也有被采訪權,愿不愿意接受采訪,接受采訪后愿不愿意在媒體中出現(xiàn)自己的名字、形象等,都取決于采訪對象,法律保護一般人的隱私權和肖像權的范圍顯然要寬于公眾人物,否則,媒體就會構成新聞侵權。相反,新聞媒體關于公眾人物這方面的報道往往不被視為新聞侵權,法律對其隱私權所給予的保護一般低于普通人的保護。處在新聞事件中的公眾人物,無權要求新聞媒體因報道自己而承擔隱私權侵權的責任,除非新聞媒體對其隱私權構成惡意侵害。隱私要不為人知”,而新聞要廣為人知”,這就構成了二者的沖突。然而從某種角度來看,公眾人物與新聞媒體是相互依存的一體,合理維護公眾人物的隱私權的同時,也是給予新聞媒體一個報道的明確底線。明文規(guī)定新聞媒體報導公眾人物涉及個人隱私權時所應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則,不僅可以作為解決處理新聞報道與隱私權沖突問題的依據,而且當新聞報道被訴侵權時,亦可作為抗辯事由。筆者認為,這些基本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原則。在現(xiàn)實中,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法律應當準許將公眾人物基本的個人信息和活動公之于眾。對此,馬克思曾經有過一段相關的論述:報刊有責任揭示一般的情況,但是我們認為它不應該揭發(fā)個別的人;指出個別的人,只有在不這樣做就不能防止社會的某種禍害,或者事情在整個政治生活中已經公開,因而‘揭發(fā)’一詞在德文中已完全失去原有意思的時候,才是必要的。”在新聞報道中,涉及公眾人物隱私時,如果能夠證明是出于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作為抗辯事由。特別是對一些違反公序良俗的活動進行采訪報道時,就是因為這種采訪和報道是出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因而在法律上得到保護。但公共利益應以適當需要為準則,不應作無限度的擴大。如日本刑法在規(guī)定名譽權侵權的三個免責條件的同時,對其中規(guī)定的與公共利益有關的事實”,規(guī)定主要包括:
(1)有關政府及公職人員的報道;
(2)犯罪及審判報道;
(3)其他屬于社會關心的事項。美國法律有著名的公正性評論”原則,即輿論發(fā)表公正性意見,可不負名譽侵權責任。其要件是:
(1)構成評論前提的事實,有充分理由認為其主要部分為事實,或至少相信其為事實;
(2)目的不是為了與公共目的無關的單純人身攻擊,而與公益有關;
(3)評論對象與公益有關,或是一般公眾關心的事件。在此,可予以借鑒。
2、公眾合理關切原則。公眾合理關切又可稱為公眾的合理興趣”,是指新聞報道在滿足公眾的興趣時,必須是在不違背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和社會的公序良俗下進行的。新聞媒體的職責就是將社會已經發(fā)生的和正在發(fā)生的真實的事實,告知公眾,以滿足公眾的合理興趣和知情權,不能片面地追求趣味性、刺激性、新鮮性、反常性,而宣揚不健康、不道德的內容。因此這一原則的含義就是,如果新聞媒體報道的出發(fā)點是為了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報道內容屬于公眾關切之內容,并且沒有超出合理正當的范圍,就不應當認為是侵權。何為合理范圍,一般認為應包括以下幾方面:(1)個人自然狀況,主要包括年齡、健康狀況、身體特征、婚戀狀況、家庭構成等個人自然情況。(2)道德操行,主要包括道德品質、生活作風、個人嗜好、婚外戀情等評價一個人社會價值的信息。(3)個人財產收入,應包括其個人收入以及和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的收入。如公務員應公布其家庭財產和個人收入的情況,國家也應建立健全財產收入申報制度。
(4)社會活動,主要是指在公共場所的公務活動或社會活動,應受到公眾和新聞媒體的關注、監(jiān)督。
(5)業(yè)務素質,主要包括職稱、工作經歷、學歷等衡量公眾人物能力和專業(yè)水平的信息。綜上結合,既有利于保障公眾參政議政的權利,提高公眾自身素質,又有助于新聞報道健康與道德水平的提高。
-
隱私權與公眾知情權的沖突是什么
418人看過
-
個人隱私與公共知情權沖突
324人看過
-
新聞報道侵犯隱私權的特點
242人看過
-
公眾人物隱私權的限制,公眾人物隱私權的相關特點
157人看過
-
新聞采訪權與隱私權的界限
145人看過
-
稅收征管與隱私權的沖突與制衡
224人看過
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是否向他人公開隱私以及公開的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隱私權作為一種... 更多>
-
什么是公眾人物隱私權臺灣在線咨詢 2022-08-23公眾人物的隱私權指作為公眾人物所享有的隱私權,這主要是相對于普通自然人而言的公眾人物的特殊性權力。雖然公眾人物也算作自然人的范疇,但又區(qū)別于普通自然人。公眾人物不僅具有公眾性,而且與大眾傳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使得公眾人物的隱私權相對于普通自然人又有一些不同的特征。公眾人物作為隱私權的主體特殊性導致其隱私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
如何解決隱私權和知情權的沖突?海南在線咨詢 2023-08-29在這兩種權利相互沖突時,一般采用權利協(xié)調原則來處理知情權與隱私權的矛盾。權利協(xié)調原則,即協(xié)調權利之間的沖突,使它們達到某種程度的協(xié)調。仍以非婚生子為例,一方面,該非婚生子可以向其母親或其他知情人請求告知其生父是誰;另一方面,他在得知誰是其生父后(知情權得以實現(xiàn)),仍可以對其父過去的婚外性生活保密。這樣,在較小的范圍內公開隱私,既實現(xiàn)了該非婚生子女的個人信息知情權,也不過份地侵害其父母的隱私。
-
公眾人物隱私權名詞解釋上海在線咨詢 2022-08-25公眾人物的隱私權指作為公眾人物所享有的隱私權,這主要是相對于普通自然人而言的公眾人物的特殊性權力。雖然公眾人物也算作自然人的范疇,但又區(qū)別于普通自然人。公眾人物不僅具有公眾性,而且與大眾傳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使得公眾人物的隱私權相對于普通自然人又有一些不同的特征。公眾人物作為隱私權的主體特殊性導致其隱私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
公眾人物隱私權是什么含義山東在線咨詢 2022-08-23公眾人物的隱私權指作為公眾人物所享有的隱私權,這主要是相對于普通自然人而言的公眾人物的特殊性權力。雖然公眾人物也算作自然人的范疇,但又區(qū)別于普通自然人。公眾人物不僅具有公眾性,而且與大眾傳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使得公眾人物的隱私權相對于普通自然人又有一些不同的特征。公眾人物作為隱私權的主體特殊性導致其隱私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
2022年如何處理知情權和隱私權的沖突福建在線咨詢 2022-12-02在這兩種權利相互沖突時,一般采用權利協(xié)調原則來處理知情權與隱私權的矛盾。權利協(xié)調原則,即協(xié)調權利之間的沖突,使它們達到某種程度的協(xié)調。仍以非婚生子為例,一方面,該非婚生子可以向其母親或其他知情人請求告知其生父是誰;另一方面,他在得知誰是其生父后(知情權得以實現(xiàn)),仍可以對其父過去的婚外性生活保密。這樣,在較小的范圍內公開隱私,既實現(xiàn)了該非婚生子女的個人信息知情權,也不過份地侵害其父母的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