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情形如下: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3.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4.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6.經(jīng)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7.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二、民事法律行為可撤銷與無效的區(qū)別
民事法律行為可撤銷與無效的區(qū)別如下:
1.行為成立后的效力不同
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在撤銷前已經(jīng)生效,在被撤銷之前,其法律效果可以對抗除撤銷權人以外的任何人。而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在法律上當然無效,從一開始即不發(fā)生法律效力。
2.主張權利的主體不同
3.行為效果不同
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撤銷權人對權利行使擁有選擇權,當事人可以選擇撤銷其行為,也可以通過承認的表示使撤銷權消滅。而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則自始無效、絕對無效。
4.行使時間不同
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其撤銷權的行使有時間限制。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存在此種限制。
三、民事行為部分無效全部都會無效嗎
民事行為部分無效不會全部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民事行為被確認為無效或者被撤銷后,當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chǎn),應當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雙方惡意串通,實施民事行為損害國家的、集體的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應當追繳雙方取得的財產(chǎn),收歸國家、集體所有或者返還第三人。
-
民法典為無效民事法律行為是否可撤銷
497人看過
-
民法典民事法律行為如何終止,民事法律行為生效要件
474人看過
-
什么是無效民事行為,民事行為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486人看過
-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幾個情況,以及法律效力
77人看過
-
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有什么特征,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33人看過
-
民事行為有效的民法典規(guī)定
278人看過
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通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關系,能夠產(chǎn)生當事人預期法律效果的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是行為的一種類型,是行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實的最基本形式。... 更多>
-
民法典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中,哪些情形下,權利人遼寧在線咨詢 2022-04-24第一百四十七條基于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一方或
-
民法典無效合同是什么情形甘肅在線咨詢 2022-10-18無效合同是相對有效合同而言的,它是指合同雖然已經(jīng)成立,但因欠缺合同生效要件,其在內容和形式上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和社會公共利益,因此確認為無效。無效合同是具有違法性的合同。無效合同的違法性特點,表明此類合同從根本上不符合國家意志。因此,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護。無效合同自始無效。合同一旦被確認無效,就產(chǎn)生溯及既往的效力,即自合同成立時起不具有法律的約束力,以后也不能轉化為有效合同。
-
民法典民事法律行為是否為合法行為陜西在線咨詢 2022-06-22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是合法有效行為: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2、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3、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guī)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
合同條款無效的五種情形民法典內蒙古在線咨詢 2023-04-12民法典合同無效的五種情形是,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合同,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合同,違背公序良俗的合同等。 一、民法典合同無效的五種情形是什么 民法典合同無效的五種情形是: 1.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
-
在什么情況下,民事法律行為是無效的遼寧在線咨詢 2021-06-201、基于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2、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3、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4、一方利用對方處于危困狀態(tài)、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