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職員幫同事領信用卡,卻與男友一道,冒用同事身份,刷卡、消費。獲取信用卡的方式是合法的,但這樣的行為究竟屬于盜竊、侵占還是信用卡詐騙?昨日,成都市中院對外公布最新示范性案例。法院認定代領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行為,屬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為,構成信用卡詐騙罪。
2008年9月26日,成都一家保險代理公司的員工小麗(化名),在傳達室?guī)屯绿颇愁I走了信用卡。本是好心幫忙代領,但由于當時手頭緊張,小麗此后伙同她的男友劉-軍(化名),冒用唐某的身份,在信用卡上取走了6000元,另外還刷卡消費6000元用于購買兩部手機。2008年10月18日,二人將冒用的12000元存入信用卡內(nèi),歸還給了被害人唐某。2008年10月22日,二人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青羊區(qū)法院審理此案后認為,被告人小麗和劉-軍,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未經(jīng)合法持卡人同意,冒用他人信用卡獲取數(shù)額較大的非法利益,他們的行為都已構成信用卡詐騙罪。在共同犯罪中,二被告人地位作用相當,二人主動投案并如實供述犯罪事實,屬于自首,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最終,法院以信用卡詐騙罪,判處二被告人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一年,并處金額不等的罰金。
在此案的審理中,法院在對犯罪行為性質(zhì)的認定上,卻存在著困擾。被告人獲取信用卡的方式是合法的,而刑法未對“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明確規(guī)定,當時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還沒有出臺,這樣的行為是構成信用卡詐騙,還是構成盜竊、侵占或詐騙?
最后,法院參照“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動柜員機(ATM機)上使用的行為,屬于刑法規(guī)定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以信用卡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的相關規(guī)定,法院認為,“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與“代領他人信用卡并使用”在行為手段和危害后果上并沒有本質(zhì)差異,二者的共同點都是通過不違法的方式獲取他人信用卡并冒充他人身份并使用信用卡;既然拾得他人信用卡在機器上使用的行為屬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那么代領他人信用卡后,也應當屬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
偷的信用卡使用是盜竊還是詐騙
274人看過
-
信用卡被盜刷應歸為盜竊還是詐騙?
73人看過
-
盜竊并冒用信用卡屬于盜竊
368人看過
-
信用卡被冒領盜刷
287人看過
-
幫忙還信用卡犯法么
297人看過
-
詐騙罪就是盜竊信用卡信息罪嗎
250人看過
-
騙取他人信用卡并冒領構成信用卡盜竊罪還是詐騙罪香港在線咨詢 2023-02-13一、在ATM機上取款,構成盜竊罪。 二、這是刑法中很有意思對一個話題:對機器可以詐騙嗎?詐騙要使人陷入錯誤對認識,并因此導致錯誤對行為,產(chǎn)生法益受侵犯對結果。顯然,詐騙的對象必須是針對人,在ATM機上取款,對象是機器,不能構成詐騙罪。犯罪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通過ATM機講他人對銀行存款據(jù)為己有,構成盜竊罪。
-
偷信用卡算盜竊還是詐騙甘肅在線咨詢 2023-07-11作廢的、使用以虛假身份證騙領的信用卡的,此處的信用卡是真卡,信用卡詐騙罪刑法規(guī)定,是指使用偽造的信用卡,如果盜竊的是偽造的。盜竊信用卡并使用是盜竊罪、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惡意透支、使用作廢的信用卡,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或者以虛假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并使用的的以及撿到的信用卡并使用的都定信用卡詐騙罪
-
求幫忙,信用卡詐騙怎么判斷貴州在線咨詢 2023-05-24信用卡詐騙罪的可以根據(jù)持卡人的行為而進行判斷的。所謂詐騙就是持卡人通過隱瞞銀行非法地使用信用卡里面的資金。而一般的情況下都不是真正的持卡人真正的意愿來著,所以面對犯罪正真的持卡人不能怕是而選擇逃避的。如果當信用卡自己身上卻收到信用卡消費的通知,那么持卡人就必須第一時間警覺,第一時間通知銀行進行鎖卡,因為這信用卡有可能已經(jīng)被復制了,就說明已經(jīng)有人利用你的信用卡犯罪了。惡意套現(xiàn)也是犯罪的一種行為,因此
-
通過支付寶盜刷信用卡是盜竊還是詐騙臺灣在線咨詢 2023-11-12一、重新控制他人支付寶賬戶,但未破壞原先銀行卡與支付寶的綁定關系,妨害的只是支付寶公司的管理秩序,并未妨害銀行卡的管理,應當構成盜竊罪。 二、輸入他人支付寶用戶名和密碼,直接將他人支付寶賬戶零錢或者綁定的銀行卡內(nèi)資金私自轉(zhuǎn)出應構成盜竊罪。 三、騙取他人借記卡信息資料通過支付寶關聯(lián)到該銀行卡信息,將卡內(nèi)錢款占為己有的行為,構成信用卡詐騙罪。
-
信用卡被盜竊算不算信用卡詐騙北京在線咨詢 2021-11-12盜竊他人信用卡透支不構成信用卡詐騙,構成盜竊罪,一般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盜竊公私財數(shù)額較大或多次,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公私財物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