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05年8月14日晚,被害人歐某、被告人林某、胡某三人和被告人李某、黃某、羅某、陳某四人偶遇,因歐某酒后挑釁,雙方遂在公共場所相互毆斗,造成被害人歐某被人使用單刃銳器刺傷胸腔后死亡的后果。審理過程中公訴機關提交了在斗毆過程中只有被告人李某一人與被害人接觸過的證據(jù),而未提交誰持有兇器斗毆及誰致死被害人的證據(jù),且兇器一直未提取到。
[分歧]
法院處理本案時對定性有三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人李某、黃某、羅某、陳某四人均構(gòu)成轉(zhuǎn)化性故意殺人罪。理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被告人李某、黃某、羅某、陳某參與聚眾斗毆導致他人死亡的后果,應全部轉(zhuǎn)化為故意殺人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被告人李某構(gòu)成轉(zhuǎn)化性故意殺人罪,其他被告人不構(gòu)成轉(zhuǎn)化性罪名。理由是在聚眾斗毆過程中,參與者均有傷害對方的故意,但因有證據(jù)證明只有李某與被害人發(fā)生接觸,其他人沒有致死被害人的條件,故推定是李某致被害人死亡,從而李某構(gòu)成轉(zhuǎn)化性故意殺人罪,其余被告人構(gòu)成聚眾斗毆罪。
第三種意見認為,被告人李某、黃某、羅某、陳某四人均不構(gòu)成轉(zhuǎn)化性故意殺人罪。理由是公訴機關無證據(jù)證明是誰持兇器致死被害人,不能推定由誰承擔致人死亡責任,四人均不轉(zhuǎn)化。只構(gòu)成聚眾斗毆罪。
[分析]
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
首先,從本案的實際看,雙方并非是有組織、有策劃的聚眾斗毆,而是偶遇后發(fā)生糾紛引發(fā)相互毆斗,雙方都沒有首要分子,七人均為積極參加者,且事前雙方均無故意致人重傷或死亡的故意。聚眾斗毆是共同犯罪,每個人在共同犯意支配下的行為造成的結(jié)果均屬于共同犯罪的結(jié)果,根據(jù)刑法總則對共同犯罪的規(guī)定,聚眾斗毆罪中只有首要分子才對全部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其他共犯只對自己實施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故本案中只有直接致人死亡的實施者才能構(gòu)成轉(zhuǎn)化性故意殺人罪,其他共犯應以聚眾斗毆罪定罪量刑,不能全案轉(zhuǎn)化性故意殺人罪。
其次,本案是誰致歐某死亡的,公訴機關只提交了在斗毆過程中只有被告人李某一人與被害人接觸過的證據(jù)。這樣單一的證據(jù)要認定是李某致歐某死亡顯然是不充足的。
1、沒有證據(jù)證明李某使用了兇器;
2、兇器未提取到;
3、公訴機關提交的證據(jù)是間接證據(jù),且沒有形成證據(jù)鏈,無法得出唯一結(jié)論。所以從法律事實來看,李某不是直接致人死亡的實施者,因而其不構(gòu)成轉(zhuǎn)化性故意殺人罪。
最后,在聚眾斗毆過程中,造成致人重傷、死亡后果的,不能客觀歸罪,而應從主觀方面對是否轉(zhuǎn)化加以分析。首要分子未直接實施重傷、殺人的行為,是否構(gòu)成轉(zhuǎn)化犯罪,關鍵是要看其組織、策劃、指揮行為的具體內(nèi)容,認定其主觀上有無傷害、殺人的故意,認真甄別其組織、指揮行為與危害結(jié)果有無因果關系。如果首要分子在對發(fā)生嚴重后果持積極追求的直接故意或者放任發(fā)生的間接故意心態(tài),就具有因果關系,應該承擔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刑事責任。反之,如果首要分子在組織、策劃、指揮活動中,強調(diào)不能造成人身傷亡的,而實際后果又超出了首要分子的主觀故意,那么對首要分子只能定聚眾斗毆罪,而不應以轉(zhuǎn)化犯定罪處罰。對其他積極參加者而言,一般應認為其主觀上僅僅是參與聚眾斗毆,沒有重傷或殺人的故意,只有其他積極參加者是致害行為的實施者,才以轉(zhuǎn)化犯定罪處罰。
綜上,本案中,沒有查清致害行為的實施者,聚眾斗毆過程中又沒有首要分子,且事前均無故意致人重傷或死亡的故意,對積極參加者的定性應本著疑罪從無的原則不認定轉(zhuǎn)化犯罪,而不能客觀歸罪,認定全案轉(zhuǎn)化或?qū)钅骋赞D(zhuǎn)化犯定罪處罰。
(何源寶何慶者單位:江西省萬安縣人民法院)
-
最新聚眾斗毆致人死亡上訴狀
499人看過
-
聚眾斗毆致人死亡判決書范本
465人看過
-
聚眾斗毆致人死亡判刑多長時間
291人看過
-
聚眾斗毆罪與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界限
220人看過
-
聚眾斗毆罪致人輕傷怎樣判斷是聚眾斗毆或故意傷害呢
193人看過
-
聚眾斗毆致人死亡是否應該判處死刑
228人看過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分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團兩種。構(gòu)成共同犯罪,需要參加人的犯罪意思互相溝通,而加功于他人犯罪的,即使沒有與他人溝通也能成立某種共犯,... 更多>
-
聚眾斗毆致人死亡,未動手的人構(gòu)成聚眾斗毆罪嗎?能取保嗎?江西在線咨詢 2022-10-02聚眾斗毆致人死亡的,以故意殺人罪論。取保的希望很小?!尽康模?、或者十年以上;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荆?;故意殺人罪】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眾斗毆的;(二)聚眾斗毆人數(shù)多,規(guī)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三)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
-
聚眾斗毆致人死亡,是否構(gòu)成死罪,想聘請律師安徽在線咨詢 2022-11-01按故意殺人或故意傷害處理,賠償和解的、對方有過錯的、手段不是特別殘忍的一般不判死刑立即執(zhí)行的,未成年的,最高無期。刑法292條定義聚眾斗毆罪,是指出于私仇、爭霸或者其他流氓動機而成幫結(jié)伙進行毆斗的行為。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眾斗毆的;(二)聚眾
-
聚眾斗毆致人死亡怎么判刑, 聚眾斗毆罪量刑標準, 對聚眾斗毆罪處罰湖北在線咨詢 2022-02-07聚眾斗毆致人死亡,應當以故意傷害(致死)罪論處,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1、聚眾斗毆罪,是指為了報復他人、爭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當目的,糾集眾人成幫結(jié)伙地互相進行毆斗,破壞公共秩序的行為。《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眾斗毆的;(二)
-
持械聚眾斗毆致人死亡只是把人打傷造成重傷構(gòu)成故意傷害罪嗎湖北在線咨詢 2022-03-21不是。涉嫌聚眾斗毆罪。若致人重傷的,則以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若致人死亡的,則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聚眾斗毆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眾斗毆的;(二)聚眾斗毆人數(shù)多,規(guī)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三)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
-
未成年人打群架致人死亡,構(gòu)成聚眾斗毆罪嗎?如何判刑?海南在線咨詢 2022-10-08聚眾斗毆致人死亡的,應當按照故意傷人罪定罪處罰。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97修訂)(含現(xiàn)行版及對照版)》第條、第條、第條,的,處、或者十年以上;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