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定屬于侵害死者名譽權的構成要件:
1、存在侵權行為人侵害死者名譽權的行為。
根據(jù)最高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7條規(guī)定以書面或口頭形式侮辱或者誹謗他人、損害他人名譽,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因此認定行為人的行為是否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應當確定行為人是否實施了侮辱、誹謗行為。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通常表現(xiàn)為積極的作為,消極的不作為,只有在法律賦予具有特定身份的人負有保護他人名譽權的積極作為義務時,如其未盡積極作為的義務才可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如新聞單位發(fā)表稿件,因審查不周而對稿件沒有核實,以致不實稿件侵害了他人的名譽權。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多數(shù)表現(xiàn)為陳述有關他人名譽的事實。陳述的事實不實當然可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陳述的事實屬實是否構成侵害他人的名譽權,對此各國立法不一。
2、死者確有名譽被損害的結果。
行為人實施侵害死者名譽權的行為所造成的直接后果,通常使死者的名譽遭受損害,這種損害后果首先表現(xiàn)為直接的名譽毀損的不良結果,在某些情況下,死者的名譽受損,具有一定的外在表現(xiàn)的形態(tài),如死者受到世人指責、嘲笑、怨恨,親朋好友對死者產生恥辱感等。
在認定死者的名譽權是否被侵害時,既不能以死者近親屬的感覺為準,也不能以行為人的觀念為依據(jù),應以客觀標準為準即應根據(jù)當時的社會觀念看是否毀損對某人的社會評價,在行為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以后,如何確定公眾對死者的社會評價已經降低的標準,則是認定侵害名譽權的關鍵問題,一般認為這一標準,就是行為人侵害死者名譽權的行為為第三人所知悉,如果行為不被死者之外的人知悉,就不能構成侵害名譽權的行為。如果行為人針對死者實施侮辱誹謗行為時,雖有其他人在場,但他人不了解行為的內容也不構成名譽毀損。至于因侵害死者名譽權引起的間接損失不是構成侵害名譽權的決定因素。
3、行為人的行為指向死者。
無論是侮辱、誹謗,還是其它行為,要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行為必須具有名譽權的特定侵害對象,也就是說實施名譽權的侵害行為必須指向死者,才能構成對死者名譽權的侵害,這里的指向并不限于指名道姓的侮辱、誹謗死者。在司法實踐中行為人的行為使社會一般人可認為指向死者,盡管行為人未指名道姓也可認定指向死者。
如果行為人的言詞是含糊的,應根據(jù)什么標準來確定指向特定人。筆者認為應根據(jù)主客觀相結合的標準來判斷行為人的言語是否指向特定人。
4、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故意和重大過失)
在民事領域,行為人的主觀狀態(tài)對責任范圍的確定有一定的影響,如行為人故意侵權,則承擔較重的民事責任,而在過失的情況下,則適當減輕行為人的責任。
-
認定屬于侵害死者名譽權的構成要件
121人看過
-
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時,怎么樣算侵害名譽權
200人看過
-
死者名譽權受侵誰提訴訟
225人看過
-
侵害死者名譽屬于侵權行為嗎
240人看過
-
名譽權遭受哪些侵犯?
410人看過
-
侵害死者名譽權是否觸犯法律?
323人看過
名譽權是指特定的民事主體享有的要求社會對其給予公正的社會評價和排除他人以任何方式損害其獲得的公正社會評價的權利。 名譽權的主體是特定的;名譽權的客體是名譽,而不包括名譽感。名譽感是特定公民對自身各種屬性的自我評價;名譽權是以名譽的維護和安全... 更多>
-
關于死者名譽權受到損害時怎樣處理?澳門在線咨詢 2022-07-31根據(jù)最高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7條規(guī)定以書面或口頭形式侮辱或者誹謗他人、損害他人名譽,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因此認定行為人的行為是否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應當確定行為人是否實施了侮辱、誹謗行為。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通常表現(xiàn)為積極的作為,消極的不作為,只有在法律賦予具有特定身份的人負有保護他人名譽權的積極作為義務時,如其未盡積極作為的義務才可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如新聞單
-
死者親屬名譽受到損害,死者親屬名譽權應該如何樣去維護河北在線咨詢 2022-07-29公民有“已故親屬名譽權”。請注意這一權利同“已故親屬的名譽權”之間的區(qū)別。前者的權利主體是活著的人,是說公民有權擁有名譽好的已故親屬。后者的權利主體是死去的人,是說死去的人有權擁有好的名譽。
-
消費者的權益遭受損害怎樣認定陜西在線咨詢 2023-07-02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損害時,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 屬于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于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追償。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
對患者名譽權的侵害內蒙古在線咨詢 2021-03-20名譽是指社會不特定的多數(shù)人對特定主體的品德、才能及其他素質的社會綜合評價。對于被評價者來說,這種評價不依賴于其感覺和思維,它具有社會性、客觀性和特定性的特點。自然人的名譽權是由民事法律規(guī)定的民事主體所享有的獲得和維持對其名譽進行客觀公正評價的一種人格權。 也就是說,自然人就其獲得的品德和社會評價不受他人侵害的權利,這種權利具有專屬性、非財產性的受限制性的特點。醫(yī)療行為對患者名譽權的侵害,主要發(fā)生在
-
2022年名譽侵權怎樣認定寧夏在線咨詢 2022-11-15名譽權的權責認定: 應當根據(jù)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因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按照名譽侵權認定。這里突出既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也致他人名譽受損兩個要件,兩者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條行為人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jiān)督等行為,影響他人名譽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