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對于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因過失致人死亡的案件,只要有證據能充分證明行為人不知道逃逸行為會造成被害人死亡,或者沒有放任被害人死亡結果發(fā)生的,及不具備間接故意殺人主客觀條件的,均應按交通肇事定罪處罰。
一、從重處罰標準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謂“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釋》第3條規(guī)定,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2條第1款規(guī)定和第2款第(1)至(5)項規(guī)定的情形之一,在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這里要注意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認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條件是“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沒有時間和場所的限定,不應僅理解為“逃離事故現場”,對于肇事后未逃離(或未能逃離)事故現場,而是在將傷者送至醫(yī)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時候逃跑的,也應視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謂“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解釋》第4條規(guī)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傷五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2)死亡六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六十萬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解釋》,“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論上對“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諸多不同的觀點。本書認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態(tài)度應限于過失,因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為保持犯罪構成的純潔性,其加重構成的心理態(tài)度也應是過失。故《解釋》規(guī)定: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232條、第234條第2款的規(guī)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二、因逃逸致人死亡該如何認定
認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構成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必須滿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構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在情節(jié)上的加重。因此,認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滿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這包括三方面:
(1)必須以交通肇事行為的發(fā)生為前提。
(2)行為人必須在行為發(fā)生后積極實施逃逸。
(3)行為人逃逸有一定的主觀動機。
2、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這個規(guī)定是明確的,不能將其與其他情形混作一談。比如有這樣的案例,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隱藏或遺棄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這顯然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而應當認定為故意殺人。
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為與被害人死亡間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受害人的死亡必須是因為肇事者的逃逸行為造成的。如果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卻是因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醫(yī)院搶救途中再次發(fā)生交通事故致死等,就不應認定為因逃逸致人死亡。再者,必須是行為人逃逸行為在前,而傷者因行為人逃逸而死亡的結果發(fā)生在后,兩者之間存在這個順序關系。如果交通事故發(fā)生時傷者當場死亡,則不能認定為因逃逸致人死亡,而應適用《刑法》第133條規(guī)定的第二種量刑幅度予以處罰。
三、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致死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情況看待。
首先,看交通事故肇事人的逃逸行為是否屬于逃逸致人死亡。如果該行為不屬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當然談不上“因逃逸致人死亡”,保險公司就不能免責。
若該行為屬于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需要進一步分析逃逸行為與被害人死亡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果死亡結果與逃逸行為無關,即無論行為人逃逸與否、救助與否,均不影響被害人死亡,則不應認定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能按一般“交通肇事后逃逸”處理,保險公司也不能免責;如果行為人的逃逸行為與被害人的死亡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即被害人死亡是因為行為人逃逸,致使受害人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而造成的,則應認定行為人“因逃逸致人死亡”,這種情形就需要看保險公司是否能舉證證明其對免責條款向投保人進行釋明,若無能舉證證明,那么仍然不能免責,仍然需要承擔保證責任;若能舉證證明,也不能當然的全部免除保險公司的責任,交通肇事逃逸的影響只及于事故發(fā)生之后,投保人只應對逃逸行為擴大損害的部分負責。保險人以肇事逃逸由為免除自己的全部賠償責任,違反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和保險法的規(guī)定,故保險公司不能全部免責、只能全部免責。
綜上,在交通事故肇事人逃逸、被害人死亡的情況下,考慮保險公司商業(yè)險賠付情況時,需要結合逃逸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保險公司是否就免責條款進行釋明等情況來綜合考慮,只有同時滿足逃逸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保險公司能夠舉證證明其向投保人釋明免責條款的情形下保險公司才可能對商業(yè)險免責。同時即便是同時滿足了上述兩個條件,因肇事人的逃逸行為只及于事故發(fā)生之后,投保人只應對逃逸行為擴大損害的部分負責,肇事人保險公司不能就商業(yè)險部分當然地全部免責,其應對逃逸之前的部分承擔保險責任。
-
肇事致人死亡肇事者逃逸的處罰是如何的?
347人看過
-
電動車肇事逃逸,新交規(guī)下如何處罰
485人看過
-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認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287人看過
-
交通違法新交規(guī)肇事逃逸處罰標準如何
231人看過
-
新交規(guī)如何處罰機動車肇事逃逸行為
374人看過
-
肇事逃逸不構成犯罪如何處罰新交規(guī)
65人看過
犯罪構成的四個要素是犯罪主體、犯罪客體、犯罪的主觀方面和犯罪客觀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個條件的,才可認定行為構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為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等原因而對犯罪認定予以否定。... 更多>
-
肇事逃逸新交規(guī)處罰香港在線咨詢 2022-08-28無證駕駛撞人,構成交通肇事罪,一般來說沒有加重情節(jié)的話應該判刑3年以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guī)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因而發(fā)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新交規(guī)里面交通肇事逃逸的如何處罰的河南在線咨詢 2022-07-231、新交規(guī)下交通肇事逃逸的,如尚未構成犯罪的,則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可以并處十五日以下拘留;如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九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一)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暫扣期間駕駛機動車的; (二)將機動車交由未取得機
-
肇事逃逸如何處罰,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處理,交通肇事逃逸湖北在線咨詢 2023-07-20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處罰如下: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謂“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釋》第3條規(guī)定,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2條第1款規(guī)定和第2款第 (1)至 (5)項規(guī)定的情形之一,在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這里要注意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認定, 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條件是“為逃避法律追究”, 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沒有時間和場所的限定,
-
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行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應當如何處罰?四川在線咨詢 2022-03-06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guī)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是指有下列情形,在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處罰規(guī)定是什么,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處罰吉林省在線咨詢 2022-01-20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guī)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因而發(fā)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