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強制措施有五種:拘傳、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拘留、逮捕。這是一個由輕到重、層次分明、互相銜接的體系,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能夠適應刑事案件的各種不同情況及其變化,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強制措施,有效地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強制措施有五種:拘傳、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拘留、逮捕。這是一個由輕到重、層次分明、互相銜接的體系,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能夠適應刑事案件的各種不同情況及其變化,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強制措施,有效地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
取保候審,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責令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提供保證人或交納保證金并出具保證書,保證其不逃避或者妨礙偵查、起訴、審判并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措施。作為一種非羈押性的強制措施,取保候審制度具有自身的優(yōu)越性:一方面,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審前的合法權益,避免超期羈押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一方面有利于國家資源的節(jié)約,從而更合理有效的分配辦案資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教育改造,避免審前被集中羈押的犯罪嫌疑人在一起犯罪習性的交叉感染。
但在司法實踐中,由于立法不盡完善,司法人員執(zhí)法觀念的滯后,取保候審制度作為一項非羈押性的強制措施,它的貫徹執(zhí)行并不盡如人意,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存在問題:
(一)價值誤區(qū):羈押是原則,保釋是例外
我國的取保候審制度,是于1996年修訂刑事訴訟法時明確規(guī)定的,它一定程度上借鑒了英美法系的保釋制度。保釋是源于英國的一項法律制度。早在1679年,英國《人身保護法》就規(guī)定了請求準予保釋是被羈押人的一種權利。保釋制度的形成有兩條重要的理論基礎:一是任何人均享有自由權,哪怕存在犯罪嫌疑,也應盡量保證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自由。二是無罪推定原則,任何人在未經判決有罪以前都是無罪的,都應享有自由的權利。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取保候審是犯罪嫌疑人的權利,而不是司法機關的權力。所以,基于保障人權的精神要求,我們要把羈押的適用限定在特定的范圍內,若非出于防止干擾訴訟及因具有較大的社會危險性而作必要防范的目的,則應予以犯罪嫌疑人以保釋的可能。
但是,在我國目前的司法實踐中,取保候審的決定權完全在司法機關,犯罪嫌疑人家屬或律師,最多只能發(fā)表一下看法和意見,對于律師提出的取保候審的申請,司法人員往往不予答復,或是一句話就予以駁回,在犯罪嫌疑人被拘留期間,律師無權為其申請取保候審;而且,我國司法機關特別是偵查機關的工作人員,對涉嫌違法犯罪的人、刑事被告人,為了防止其逃跑、妨礙偵查、審判,往往從職業(yè)觀念上傾向于實施拘留、逮捕,而取保候審等非羈押性強制措施,在實踐中采用的比例極小,而拘留及逮捕的比例很大,事事必拘留、案案必逮捕,審前羈押已成為一種慣例,辦案機關對羈押的實用主義,導致了超期羈押的大量出現(xiàn),這一行為嚴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益。
(二)立法缺憾:過于原則籠統(tǒng),缺乏可操作性
1、取保候審的適用范圍:彈性過大,不便執(zhí)行
根據(jù)刑訴法51條、60條、65條、75條的規(guī)定,取保候審的適用范圍可以概括為:
(1)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不致發(fā)生社會危險性的;
(3)被拘留的人雖然需要逮捕但尚不符合逮捕條件的;
(4)應當逮捕但患有嚴重疾病的;
(5)應當逮捕但屬于正在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的;
(6)應當逮捕但證據(jù)不足的;
(7)持有有效護照或者其他有效證件,可能出境逃避偵查,但不需要逮捕的;
(8)羈押的犯罪嫌疑人不能在法定偵查羈押、審查起訴期限內結束,需要繼續(xù)偵查或者審查起訴的。
上述諸種情形,規(guī)定過于寬泛,缺乏可操作性。主要表現(xiàn)為:(1)在檢察機關、公安機關辦案時,難以確定犯罪嫌疑人能否被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適用時只能根據(jù)個人的分析判斷來決定是否采取取保候審,有很大的隨意性;(2)根據(jù)刑法有關規(guī)定,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包括從6個月到死刑,給執(zhí)法人員提供的自由裁量幅度過大,不利監(jiān)督,并且不便操作;(3)對不致發(fā)生社會危險性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而作出判斷又比較困難的,完全由司法人員依據(jù)主觀判斷自行決定,實踐中采取取保候審,往往為個別辦案人辦人情案、關系案提供了機會,因而導致訴訟延誤的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
2、取保候審的權力體系:違背制衡,不利監(jiān)督
公、檢、法三機關分散行使取保候審決定權與公安機關統(tǒng)一行使執(zhí)行權間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主要表現(xiàn)為:(1)公、檢、法三機關均有權決定適用取保候審的規(guī)定,違背了權力制衡的原則。在我國,各機關做出的取保候審決定,不受其他機關影響。因此,在由公安機關自行決定適用取保候審時,就會出現(xiàn)決定權與執(zhí)行權不分的情況,而且法律未規(guī)定相應的監(jiān)督措施,發(fā)生公安機關濫用職權侵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違法行為在所難免,嚴重損害司法機關的執(zhí)法形象和權威;(2)取保候審決定機關與執(zhí)行機關不同而產生執(zhí)行脫節(jié)。刑訴法規(guī)定,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在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管轄的案件采取取保候審時,作為執(zhí)行機關的公安機關往往根本不愿承擔這項義務,由于具體運作的程序尚無明文規(guī)定,雙方各自的權利義務又不明確,因此司法實踐中通常都是由決定機關自行執(zhí)行,公安機關不插手。而由于檢察、審判機關的警力不足,難以對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保證人進行有效監(jiān)督。轉貼于熱點論文網(wǎng)http://www.lwhot.cn
3、取保候審的保證方式:措施無力,缺乏威懾
取保候審保證方式可分為財保和人保兩種。二高三部一委聯(lián)合下發(fā)的《關于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不能要求同時提供保證人并交納保證金。在司法實踐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對沒有按規(guī)定履行保證義務的保證人處罰不力?,F(xiàn)行法律對保證人不履行保證義務而采取的處罰措施僅為罰款,而追究刑事責任,除保證人有《刑法》第三百一十條規(guī)定的行為而以窩藏、包庇罪進行追究外,再無其他關于保證人不履行保證義務構成犯罪的規(guī)定,因而使保證人沒有足夠的責任心來認真履行保證義務。二是,保證金措施的無力。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違反法定義務,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保證金(金錢制裁),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變更強制措施(逮捕、監(jiān)視居住)。方式的反復性,究竟有多大的威懾力,值得懷疑。而且,收取保證金的數(shù)額無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時常有保證金收取的過低,而使犯罪嫌疑人交取保證金后,便一跑了之的現(xiàn)象。低額保證金無法形成必要的約束力,使執(zhí)行機關只能沒收保證金了事,成為變相的以罰代刑。
-
取保候審的門檻與實踐
499人看過
-
審判實踐中的空白背書問題研究
390人看過
-
取保候審中的保證金在中國法律實踐中有利息嗎
164人看過
-
刑事訴訟第二審程序的實踐問題
239人看過
-
研究報復陷害罪審判實踐中的問題
87人看過
-
取保候審在非法拘禁案件中的實踐應用
305人看過
管制是指對犯罪分子不實行關押,依法實行社區(qū)矯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罰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對犯罪分子不予關押,不剝奪其人身自由。 2、被判處管制刑的罪犯須依法實行社區(qū)矯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謀生計,在勞... 更多>
-
司法實踐過程中,解除取保候審的條件有哪些?內蒙古在線咨詢 2021-10-131.首先犯罪嫌疑人不再被追究相關的刑事責任,經過公安機關調查證明嫌疑人是無罪的。 2.當事人取保候審的時間已經過了最長時限。 3.相關的司法機關發(fā)現(xiàn),采取取保候審的這種措施是不適合實際案情。 4.被拘留的嫌疑人患有重病,自理能力,也沒有特別大的社會危害性。 5.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孕期或哺乳期婦女。社會危害性較小。 6.犯罪嫌疑人已經死亡,犯罪嫌疑人是取保候審的主要主體,如果犯人已死亡,那么取保候審
-
審判程序中取保候審后的刑罰問題江西在線咨詢 2025-01-29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的規(guī)定,被告人取保候審后開庭,仍有可能被判刑坐牢構成犯罪。因此,被告人應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在被告人最后陳述之后,審判長會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jù)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jù)和有關的法律規(guī)定,審判長將會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1. 如果案件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依據(jù)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那么審判長將會作出有罪判決。 2. 如果依據(jù)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
-
審判實踐中有哪些常見問題湖北在線咨詢 2022-05-091、本案中王是屬于故意殺人? 不是. 2、還是過失殺人? 不是 3、還是防衛(wèi)過當? 正當防衛(wèi) 4、王的審判應由哪個法院裁決? 中級法院 5、法官應怎樣量刑? 先定罪名,再量刑. 6、法院應該在多長時間里結案? 一個半月 7、應該叛死刑還是死緩? 不一定是死刑、死緩。 8、應該判無期還是有期? 有可能是有期,但可能是無罪。 9、被告人是否屬于正當防衛(wèi)? 被告人是屬于正當防衛(wèi)。
-
性侵案件中的取保候審問題甘肅在線咨詢 2025-01-28取保候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所規(guī)定的一種強制措施。指的是法院、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根據(jù)案件情況,依法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并出具保證書,保證其不逃避或妨礙偵查、起訴、審判并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措施。 關于你是否可以取保候審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取保候審是強制措施中對于人身自由限制較輕的一種,適用取保候審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根據(jù)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
-
關于取保候審的問題:能否通過逮捕來實現(xiàn)上海在線咨詢 2024-11-29在逮捕后,如果滿足以下條件,可以辦理取保候審。如果可能被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或者可能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但采取取保候審不會導致社會危險性,同時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也不會導致社會危險性,并且羈押期限已經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取保候審的,也可以采取取保候審。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