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表意行為即事實行為,是指當事人在主觀上并沒有發(fā)生民事法律關系的意思,但一旦實施該行為即在客觀上產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為。如拾得遺失物、發(fā)現(xiàn)埋藏物、先占無主物、侵權行為、違約行為、不當?shù)美?/a>行為、無因管理行為、正當防衛(wèi)行為、緊急避險行為、創(chuàng)作作品行為等。由于事實行為無需行為人的意思表示,因此對于行為人的行為能力沒有要求。
一般侵權行為包括哪些
侵權行為的類型主要包括:
(1)侵害人身的侵權行為。
(2)侵害人格利益的侵權行為。
(3)侵害身份權的侵權行為。
(4)侵害財產權的侵權行為。
(5)侵害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
(二)侵權行為法
侵權行為法是調整因侵害他人財產、人身行為所產生的侵權責任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和。侵權行為法屬于我國民法的一個部分。
(三)侵權責任
侵權責任是指行為人侵害他人財產或對人身造成損害,依法應當承擔的法律后果。
在侵權行為法上,將侵權責任分為一般侵權責任和特殊侵權責任。
侵權行為是指
侵權行為是一種行為人實施的過錯行為。在國外學者關于狹義的侵權行為的各種觀點中,比較典型的是三種學說:一是過錯行為說,該說從行為的角度揭示了侵權的概念。持此種觀點的學者認為,侵權行為就是一種過錯。二是違反法定義務說。該說主要是從違反法定義務的角度來界定侵權行為的概念。例如,英國著名學者**爾德從侵權行為與違約行為相區(qū)別的角度,給侵權行為下了一個公認為最完備的定義。他認為:“侵權行為的責任系由違反法律事先規(guī)定的義務引起,此種義務針對一般公民而言,違反此種義務的補救辦法,就是對未清償?shù)?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ookingeasy.cn/zhishi/minfadian/qinquanzeren_shpc/">損害賠償的訴訟”,因而侵權行為指違反了法律規(guī)定的、針對一般人的義務,而不是違反了由當事人自行協(xié)議所規(guī)定的、針對特定人的合同義務。三是過錯責任說,該說認為過錯只是導致侵權責任承擔的根據(jù)。在法國,大多數(shù)學者通常根據(jù)《法國民法典》第1382條“任何行為使他人受損害時,因自己的過失而致行為發(fā)生之人對該他人負賠償?shù)呢熑巍钡囊?guī)定,認為侵權行為就是一種損害賠償?shù)呢熑巍?/p>
-
不作為是否屬于侵權行為?
423人看過
-
故意傷害屬于侵權行為嗎?
273人看過
-
因為債務非法扣車是否屬于侵權行為
354人看過
-
什么是專利侵權行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表現(xiàn)為哪些?
383人看過
-
意外事件是否屬于侵權行為?
488人看過
-
侵權行為為什么是事實行為
142人看過
侵權行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財產或知識產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違法行為。侵權行為發(fā)生后,在侵害人與受害人之間就產生了特定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即受害人有權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 更多>
-
表意行為和非表意行為是什么意思河南在線咨詢 2023-08-24根據(jù)行為人是否進行意思表示,可以將民法上的行為分為表意行為和非表意行為。表意行為,是指行為人通過意思表示進行的行為。表意行為包括民事法律行為、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效力待定民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非表意行為是指當事人無須意思表示而實施的行為。主要包括事實行為、違法行為。事實行為是指行為人主觀上并沒有產生民事法律關系的意思,而是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引起民事法律關系后果的行為。例如,拾得遺失物、發(fā)現(xiàn)埋藏物
-
-
什么是侵權行為,侵權行為不屬于事實行為是錯誤的嗎內蒙古在線咨詢 2022-05-05侵權行為屬于事實行為:事實行為,是指行為人不具有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但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為。侵權行為不具有設立、變更消滅法律關系的意圖,正好和表意行為相對應。“表意行為”之表意,是指把你的內心意思以言語等方式表達出來,與當方雙方嚴格來說沒什么關聯(lián),比如一個人向你發(fā)出了購買某物的要約。是單方行為,但卻是表意行為。
-
拖欠工資屬于什么侵權行為,有哪些侵權行為廣東在線咨詢 2021-11-10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如果用人單位拖欠工資,可以向勞動部門障監(jiān)察大隊投訴,也可以直接申請勞動仲裁。首先要去市區(qū)勞動局投訴公司,勞動監(jiān)察大隊會立案,留下基本信息。然后去公司調查了解,事情真的會出面調解,警告公司違反勞動法,拒不執(zhí)行的公司強制執(zhí)行。
-
商標侵權行為屬于什么?陜西在線咨詢 2022-04-08商標侵權是指以下幾類行為: (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 (二)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三)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四)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五)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司法實踐中,有些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