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財產分割具體有哪些規(guī)定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第十七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guī)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y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十九條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guī)定。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對于男方賭博而導致的離婚,其在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取得的財產原則上應當均等分割。夫妻雙方對財產歸誰所有以書面形式約定的,或以口頭形式約定,雙方無爭議的,離婚時應按約定處理。但規(guī)避法律的約定無效。
-
離婚財產具體有哪些分割方式
離婚時分割共同財產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雙方協議處理,一種是由法院判決,但是最好是通過雙方協商達成一致的方式進行,如果不能達成一致,可以起訴到法院;法院會在審理中分清個人財產、夫妻共同財產和家庭共同財產,堅持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
2021.04.03 167 -
離婚分割房產法條具體規(guī)定有哪些
法律并沒有對房產分割做單獨的規(guī)定。房產分割具體操作如下: 1.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并在銀行貸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2.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
2021.04.18 129 -
離婚財產分割有哪些具體標準
離婚財產分割的標準有:先由夫妻雙方協議分割;協議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屬于男女雙方的共有財產才能分割。”
2021.03.20 143
-
離婚財產分割具體有哪些規(guī)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對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
2022-05-28 15,340 -
離婚后財產分割有哪些具體規(guī)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對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
2022-05-24 15,340 -
婚內出軌的離婚財產分割具體有哪些規(guī)定
1.婚內出軌離婚財產分割規(guī)定:夫妻婚內出軌的,在財產分割時,會少分甚至不分。 2.過錯在法法律上的規(guī)定是: 1)重婚,必須是滿足過錯方與第三者達到結婚的狀態(tài),也就是存在婚姻狀態(tài)。 2)有配偶者與他人同
2022-04-17 15,340 -
離婚財產分割具有哪些最新規(guī)定
2、婚后取得的財產,一般情況下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在離婚時一人一半。但是法律規(guī)定某些特定財產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3、兩周歲到十周歲之間,以將來對孩子醫(yī)療、教育、健康成長的原則來綜合認定;十周歲以上的
2022-03-25 15,340
-
01:05
法律對離婚財產分割問題的規(guī)定有哪些起訴離婚,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對于夫妻共同財產原則上均等分割,根據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和財產的來源等情況,具體處理時也可以有所差別。夫妻以書面形式約定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
1,262 2022.04.17 -
01:20
離婚財產分割原則有哪些離婚財產分割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男女雙方平等原則。在離婚財產分割上,夫妻雙方享有平等分割共同財產的權利,以及平等承擔共同債務的義務。 2、男女雙方照顧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則。 在夫妻分割共同財產時,需要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財產權益,且未成年人
532 2022.04.17 -
00:58
離婚房產具體怎么分割夫妻離婚房產的歸屬和分割問題,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一方婚前購買的房產屬于其個人財產,在離婚時配偶是無權請求分割的。但如果在房產證上加上了其配偶名字的,屬于夫妻共同共有財產,離婚時應當進行分割。如何分割,由當事人雙方自行協商; 2、一方
1,04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