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違反社會保險條例或勞動法有哪些處罰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違反危險品條例的處罰是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jié)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 日以下拘留。危險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夠危及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物品。危險物品,即由于其化學、物理或者毒性特性使其在生產、儲存、裝卸、運輸過程中,容易導致火災、爆炸或者中毒危險,可能引起人身傷亡、財產損害的物品。顯然,這是從物品的性質上所作的界定。危險物品主要包括: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
1、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guī)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規(guī)定,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并可以處以罰款。 3、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并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4、勞動安全設施和勞動衛(wèi)生條件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或者未向勞動者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和勞動保護設施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以罰款等。
-
勞動合同法社保條例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guī)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
2020.09.08 777 -
社會勞動保險賠償比例
養(yǎng)老保險公司繳20%個人繳8%、失業(yè)保險公司繳1.5%個人繳0.5%,工傷保險公司繳0.1%個人不繳、生育保險公司繳0.8%個人不繳、醫(yī)療保險公司繳10%個人繳2%各地社保標準有差異,可以詢問當地社保局。
2020.06.04 217 -
對于違反危險品條例的處罰
違反危險品條例的處罰是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jié)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危險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夠危及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物品。危險物品,即由于其化學、物理或者毒性特性使其在生產、儲存、裝卸、運輸過
2020.04.13 305
-
用人單位違反有關社會保險條例或者《勞動法》的規(guī)定,應當如何處罰
《勞動法》、《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規(guī)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用人單位違反這一法定義務就要承擔法律責任。根據《勞動法》、《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社會保險費征
2022-03-18 15,340 -
違反社保條例應如何處罰
違反本條例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對違規(guī)方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一)不按照行政部門的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未及時提供相關資料或者提供虛假信息資
2022-03-22 15,340 -
違反社保條例應如何處罰?
違反本條例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對違規(guī)方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一)不按照行政部門的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未及時提供相關資料或者提供虛假信息資
2022-04-10 15,340 -
違反幼兒園管理條例有哪些處罰
幼兒園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情節(jié)嚴重的,責令停止招生、停止辦園:(一)
2022-03-16 15,340
-
01:06
無故降職降薪違反了勞動法哪一條無故降職降薪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xié)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變更后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zhí)一份。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1、未按
6,170 2022.04.17 -
00:59
用人單位違法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違法終止勞動合同,這種情況需要向員工支付雙倍的經濟補償金作為賠償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兩個月的本人工資。公司辭退員工必須要具備法定的情形,經過法定的程序,否則單位需要向員工支付賠償金。不具備法定理由,不遵守法定程序解除勞動關系的,都是
2,148 2022.04.17 -
00:58
社會保險的多層次包括哪些社會保險的多層次包括以下方面:1、以國家為主體的各級政府社會保障體系,如醫(yī)療保障體系、民政救助保障體系等;2、以商業(yè)保險為主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如車輛保險、人身保險、健康保險等;3、民間組織保障體系,如:紅十字、各類基金等;4、以集體、個人名
4,02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