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勞動合同的員工在試用期內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應該怎樣來證明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先申請確認勞動關系,勞動者要想證明存在勞動關系可以采用下面幾個證據: 1、工資發(fā)放記錄,如蓋章的工資條、工資卡的銀行記錄 2、胸卡、門禁卡、工作證、工作卡或工作記錄單(表) 3、社會保險記錄,社會保險繳費記錄是證明存在勞動關系的一個強有力的證據。 4、房貸收入、繳稅證明,可以以買房買車貸款為由讓公司開據收入證明。 5、考勤卡最好原件,且有公司的公章之類的。 6、工作記錄、出差的相應證據等最好有原件。 7、代表公司簽署的商業(yè)合同、文件、以及授權書、出差的相應證據等,最好有原件。 8、工資支付證明、拖欠工資的書面證明等最好有原件。 9、勞動監(jiān)察部門投訴的記錄。 10、同事的證人證言,最好由在職的同事進行證明。 11、錄音 在和用人單位交涉離職過程中,進行一下錄音,以證明辭退事實的發(fā)生及單位的拒不出具辭退證明的事實。我們辦理的許多案子,就利用這種證據達到了勝訴的目的。 在確認了勞動關系之后再申請工傷認定,工傷認定了之后就可以依據工傷賠償標準索賠了。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未簽訂勞動合同的,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證明勞動關系:收集工資卡、工資存折、工資條或其他工資支付記錄,或者查詢職工名冊。如果沒有辦法收集,可以拍照復制。
沒簽合同在試用期被辭退也有權要求賠償。對于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事實勞動關系,我國勞動合同法同樣對此予以保護。在事實勞動關系成立的前提下,若用人單位不合理地辭退勞動者,勞動者可依據勞動合同法向用人單位請求賠償。
-
試用期應該簽訂勞動合同嗎
試用期需要簽訂勞動合同。 一、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三、同一用人單位
2020.01.07 190 -
試用期內應不應該簽勞動合同
試用期應該簽訂勞動合同。在公司與員工建立勞動關系之日起,就應該在一個月內及時訂立書面的合同,約定清楚各自的勞動權利和義務,并按約定來全面地履行。
2020.09.21 145 -
-
公司在試用期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員工,應該怎么辦?
1、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可以要求支付二倍工資差額。 2、無故裁員——可以要求賠償金一個月工資。 3、收集保留證明存在勞動關系、入職時間、工資水平的證據。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
2022-04-24 15,340 -
員工在試用期內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也沒有提供勞動合同,公司可以嗎
根據《勞動法》第三十一條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但是第三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一)在試用期內的;(二)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
2022-01-23 15,340 -
公司沒有簽訂勞動合同,而且在試用期內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怎么處理
沒有簽到勞動合同,公司需要按如下法條承擔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支付經濟補償,但是應當依法向勞動者支付其實際工作時間的勞動報酬。 第六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
2022-05-04 15,340 -
員工與公司沒簽訂勞動合同怎么證明勞動關系
1、 如果沒有勞動合同書也沒有單位出具勞動關系證明材料,先確認勞動關系:搜集你在單位上班證據,比如,工卡、工牌(最好蓋有公章)、工服、考勤、打卡記錄、入職表、業(yè)務表、銀行工資發(fā)放記錄、與單位通話錄音錄
2022-03-19 15,340
-
01:10
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應該怎么賠償沒有簽訂勞動合同賠償如下: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沒有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最長不超過是十一個月;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沒有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
4,649 2022.05.11 -
01:06
試用期不簽訂勞動合同違法嗎試用期不簽訂勞動合同屬于違法行為。 1、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試用期和轉正期應當都要遵守此規(guī)定,如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 2、如果不簽訂勞動合同,員工可以和用人單位進行協(xié)
651 2023.01.04 -
01:28
公司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有什么后果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司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有什么后果 根據《勞動合同法》相關的規(guī)定,勞動者在公司上班期間,公司如果沒有與勞動者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則公司自用工當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沒有和勞動者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的,公司應該向勞動者支付
3,66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