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隱私糾紛
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
隱私權糾紛,是指因自然人的隱私權受到侵害而引發(fā)的糾紛。
隱私權所保護的隱私,是私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人空間,不能作任意的擴張或者限制的解釋。私人信息是有關個人的一切情報資料和資訊,諸如身高、體重、收入、生活經歷、家庭電話號碼,病患經歷,等等。私人活動,是一切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活動,如日常生活、社會交往、夫妻之間的兩性生活、婚外性關系等。私人空間也稱為私人領域,是指個人的隱秘范圍,如身體的隱秘部位、個人居所、旅客行李、學生書包、日記、通信等均是。
隱私權是公民的人格權,它包括這樣幾種權能:
1、隱私隱瞞權,公民對自己的隱私有權隱瞞,使其不為人所知;
2、隱私利用權,權利人可以自己利用自己的隱私,滿足自己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需要;
3、隱私支配權,支配自己的隱私,準許或者不允許他人知悉或者利用自己的隱私;四是隱私維護權,當自己的隱私被泄漏或者被侵害的時候,有權尋求司法保護。
隱私權的這些權能的核心是對隱私及其利益的支配。一個人對自己的隱私不愿意讓人知道,而他人惡意進行探聽,是侵害隱私權的行為,因為該他人的行為違反了權利人對自己隱私及其利益的支配的意志。一個人愿意將自己的隱私告知某人,但是只要是權利人沒有授權,他就不得將這種隱私進行宣揚或者泄漏,惡意宣揚或者泄漏者,為侵權行為。某人在故意或者無意的情形下獲悉他人的隱私,比如裸照、疾病狀況、經歷等,進行泄露、宣揚或者惡意誹謗,構成侵權行為。自己的日記是自己心靈的寫照,他愿意讓他人看其內容,該他人就可以知悉日記的內容,不愿意讓他人知悉,他人就不得翻閱。惡意翻閱他人日記,或者知悉他人日記的內容未經允許而予以宣揚或者泄漏,都是對隱私支配權的侵害,都是對隱私權的侵害。由此引發(fā)訴訟,便可以統(tǒng)稱為隱私權糾紛。
二、侵犯隱私權的認定條件
1、主觀具有過錯
侵害隱私權因屬于一般侵權行為,要求行為人主觀上須具有過錯才能構成侵權責任,故意、過失在所不問,但過錯形態(tài)影響侵權人法律責任輕重的承擔問題。
2、違法行為的存在
侵害他人隱私的行為因直接違反法律規(guī)定抑或違反社會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評價,使得該行為具有違法性質。隱私權是絕對權,具有普遍的對世效力,要求任何不特定人負有不侵犯他人隱私的義務,違反這種義務進行的行為均被納入侵犯隱私行為之列,除非有正當合法抗辯事由存在,通常這種侵害行為以作為形式表達,并不必以公開他人隱私為要件。結合行為類型的多樣性與隱私內涵的發(fā)展性,基本可以概括為兩類:侵擾私人空間的行為與侵害私人信息的行為。
3、損害結果發(fā)生
損害是侵權行為的結果,作為一種事實狀態(tài),主要有三種表現(xiàn)形態(tài):財產損失、人格利益受損及精神痛苦。侵害隱私并不直接與財產利益掛鉤,甚至有時根本沒有財產利益受損,受沖擊的往往是人格利益的損害,通常伴有精神痛苦,當然這并不否認隱私權遭受損害所導致的權利人經濟上的損失。一般來講,只要存在侵害法定權利的事實,即使侵害后果難以覺察或證明,即可構成侵權法中的損害。隱私權這種精神性人格權損害后果不易量化,受害人具體人格受損證明困難,但這點并不妨礙認定損害事實的存在。
4、具備因果聯(lián)系
侵權法上因果關系在于確定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lián)系,侵害隱私權的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往往具有直接關聯(lián)性,侵害隱私權的后果表現(xiàn)為權利人自控信息的“外溢”與私域生活的侵擾,這一事實乃侵害行為所致,換句話來說,權利主體因該不法行為遭受人格利益受損。就非財產性利益受損與行為方面還是比較容易把握的,出問題的地方是財產利益與侵權行為的因果關系認定方面,有沒有直接必然的聯(lián)系則須借助一定的方法,通常從以下兩方面把握:時間上有無順序性,侵害行為是否客觀存在。
三、未成年公眾人物隱私權糾紛怎么處理
未成年公眾人物隱私權糾紛屬于民事糾紛,民事糾紛的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協(xié)商解決。雙方當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通過友好協(xié)商、互諒互讓達成和解協(xié)議,進而解決糾紛。
2,調解解決。在有關組織(如人民調解委員會)或中間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礎上分清是非、明確責任,并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促使雙方當事人自主達成協(xié)議,從而解決糾紛。
3,仲裁解決。糾紛當事人根據(jù)糾紛前或者后達成的仲裁協(xié)議或合同中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由仲裁機構依法審理,作出裁決,并通過當事人對裁決的自覺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而使糾紛得以解決。
4,訴訟解決。通過打官司解決,它指糾紛當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法審理,作出判決或裁定,通過當事人對生效裁判的自覺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強制執(zhí)行而解決糾紛。
-
公眾人物隱私權的保護與限制,公眾人物的隱私權包括哪些
462人看過
-
公眾人物“隱私權”是什么意思
353人看過
-
什么是公眾人物隱私權,有何特征?
452人看過
-
公眾人物隱私權的概念和特征
410人看過
-
法律為何限制公眾人物的隱私權
140人看過
-
未成年人怎樣處理房產糾紛
246人看過
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是否向他人公開隱私以及公開的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隱私權作為一種... 更多>
-
什么是公眾人物的隱私權山東在線咨詢 2022-09-02公眾人物的隱私權指作為公眾人物所享有的隱私權,這主要是相對于普通自然人而言的公眾人物的特殊性權力。雖然公眾人物也算作自然人的范疇,但又區(qū)別于普通自然人。公眾人物不僅具有公眾性,而且與大眾傳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使得公眾人物的隱私權相對于普通自然人又有一些不同的特征。公眾人物作為隱私權的主體特殊性導致其隱私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
公眾人物隱私權名詞解釋上海在線咨詢 2022-08-25公眾人物的隱私權指作為公眾人物所享有的隱私權,這主要是相對于普通自然人而言的公眾人物的特殊性權力。雖然公眾人物也算作自然人的范疇,但又區(qū)別于普通自然人。公眾人物不僅具有公眾性,而且與大眾傳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使得公眾人物的隱私權相對于普通自然人又有一些不同的特征。公眾人物作為隱私權的主體特殊性導致其隱私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
公眾人物隱私權的定義是什么?浙江在線咨詢 2022-08-23公眾人物的隱私權指作為公眾人物所享有的隱私權,這主要是相對于普通自然人而言的公眾人物的特殊性權力。雖然公眾人物也算作自然人的范疇,但又區(qū)別于普通自然人。公眾人物不僅具有公眾性,而且與大眾傳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使得公眾人物的隱私權相對于普通自然人又有一些不同的特征。公眾人物作為隱私權的主體特殊性導致其隱私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
什么是公眾人物,如何理解憲法對公眾人物隱私權的限制理論?臺灣在線咨詢 2022-02-15顧名思義,公眾人物是指那些公眾感興趣并給予極大關注的人。既然有社會公眾普遍性的一致關注,那么,法律必然要對公眾人物隱私權進行一定的限制,從而來滿足相對重要的公共利益。民法對公眾人物隱私權的限制理論主要來源于“權利義務均衡理論”。該理論認為: 首先,公眾人物占有相對多的社會資源,他們從社會取得利益的同時,應當考慮到自己應該承擔相對多的社會責任,這樣才可以做到權利義務的均衡; 其次,文體界明星的社會影
-
公眾人物隱私權具有怎樣的特點吉林省在線咨詢 2023-09-21公眾人物隱私權特點如下: 1、具有公眾興趣性。公眾人物因其特殊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其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和興趣。 2、與公共利益具有相關性。由于公眾人物具有廣泛的社會知名度和一定的社會影響力,所以公眾人物的工作、生活、言行舉止與社會公共利益密切相關,甚至構成了公共利益的重要內容。 3、法律保護的限制性。公眾人物作為社會的特殊群體,擁有更多的權力和地位,在權利的行使上同樣受到限制,在隱私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