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如何確認交通肇事逃逸行為,主要在于對方是否積極自首,如實交代自身的違法行為。
另外,對方在案件發(fā)生后,為了規(guī)避法律責罰,脫離了最先發(fā)現(xiàn)案件的地點,這也被視為逃逸行為。
依據(jù)我國法律法規(guī)的明確規(guī)定,以下情況皆可判定為逃逸:
首先,如果導致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受傷,同時對事故負責全部或主要責任;
其次,如果導致三人以上死亡,同樣要承擔相應的全責或主責;
再者,當公共財產(chǎn)或者他人財產(chǎn)遭受直接損失時,需要對事故承擔全責或主責,且無力賠償金額超過三十萬元;
此外,還有酒后駕車、吸食毒品駕駛以及無駕照行駛;
當然,不了解安全裝置或安全部件故障的機動車依然可以被列為逃逸者;
同樣地,明知所駕駛的機動車輛沒有牌照或已經(jīng)報廢還進行駕駛的情況也要被歸類為逃逸;
此外,嚴重超載駕駛及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xiàn)場等情況亦符合逃逸范疇。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因而發(fā)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肇事逃逸如何確定他是不是逃逸呢
295人看過
-
肇事逃逸會受到哪些處罰?如何確定肇事逃逸?
364人看過
-
如何算是構成肇事逃逸罪,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處罰
282人看過
-
無接觸事故是否構成肇事逃逸,如何判斷
483人看過
-
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有哪些構成
72人看過
-
犯罪構成要素:肇事逃逸如何定性?
279人看過
法律綜合知識是指涵蓋法律領域各個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應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論、法律制度、法律實務等方面的內(nèi)容,涉及憲法、刑法、民法、商法、經(jīng)濟法、行政法等多個法律領域。... 更多>
-
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是什么構成廣東在線咨詢 2021-05-08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構成有三個方面: (一)主觀方面: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為故意。因此只有行為人對肇事行為明知,同時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為從主觀方面來看,在犯罪惡意上是很小的,是對現(xiàn)場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無疑問,其逃逸行為還是直接故
-
什么是逃逸,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如何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逃逸安徽在線咨詢 2022-03-21逃逸,是指在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具體分析如下:逃逸行為必須以構成交通肇事罪為前提條件。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具有《解釋》第二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guī)定的情形之一,即構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脫離現(xiàn)場的行為,才能認定為逃逸。脫離現(xiàn)場的目的必須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確認行為人是否逃避法律追究,要看其
-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認定,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的脫離現(xiàn)場是否構成肇事罪安徽在線咨詢 2022-01-23逃逸行為必須以構成交通肇事罪為前提條件。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具有《解釋》第二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guī)定的情形之一,即構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脫離現(xiàn)場的行為,才能認定為逃逸。 2 脫離現(xiàn)場的目的必須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確認行為人是否逃避法律追究,要看其主觀目的。如:被告人王某負主要責任的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被告人王某
-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如何認定肇事者是否構成犯罪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山西在線咨詢 2022-01-20刑事責任方面:1、本人曾經(jīng)處理過類似的案件,均未認定為肇事逃逸。首先由交警認定是否屬于逃逸,法院審理過程中如果沒有出現(xiàn)其他的新證據(jù),法院一般都認可交通事故認定書。每個案件的具體情節(jié)都不一樣,交警會結合當事人口供、證人證言、車況等證據(jù)確定你雇傭的駕駛員是否屬于肇事逃逸。2、不管是不是逃逸,駕駛員肯定是要承擔刑事責任了,逃逸在刑法上只是量刑加重情節(jié)。根據(jù)刑法第133條的規(guī)定,對交通肇事罪規(guī)定了三個不同
-
現(xiàn)場駕駛人員肇事逃逸是否構成交通肇事逃逸湖北在線咨詢 2022-04-08駕駛人員開車造成交通肇事,即使離開現(xiàn)場也不一定構成交通肇事逃逸。交通肇事逃逸的構成要件為: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構成有三個方面。 1、主觀方面 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為故意。因此只有行為人對肇事行為明知,同時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為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