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1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認證管理條例》以來,認證認可工作在中國已經(jīng)開展20余年。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認證管理條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認證認可從單純對產品進行認證,拓展到服務、管理體系認證,認證機構和認證培訓機構認可、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認可、認證人員注冊等諸多領域。從外貿的角度,認證認可的發(fā)展是國家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更是國家對國際貿易發(fā)展的新需求、新常態(tài)。
認證認可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我國對外貿易中,認證認可制度主要應用于三大領域:強制性產品認證、出口玩具質量許可(注冊登記)、出口食品生產企業(yè)備案。認證認可在這些領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是提高產品、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手段。隨著社會分工的日趨精細,缺乏統(tǒng)一標準成為提高效率的瓶頸。認證認可制度建立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統(tǒng)一標準、技術法規(guī)、合格評定程序等標準化的手段來協(xié)調社會生產、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企業(yè)可以將有限的精力集中于產品,而不是不同生產者間的協(xié)作,促進貿易便利化和自由化。
二是保障國內消費者權益的重要屏障。根據(jù)服務主體的不同可以將外貿中的認證認可簡單地分為兩類:準入與準出。以強制性產品認證為例,其作為一種準入門檻,為國內消費豎起安全的防火墻。可以有效的整頓和規(guī)范市場秩序,避免由于國內外生產標準不同而導致產品無法使用,甚至帶來安全問題。
三是建立國際貿易壁壘,保護國內產業(yè)的重要工具。標準化的生產帶來效率的提高,但在國際貿易中,由差異化帶來適當?shù)馁Q易壁壘必不可少,認證認可制度就是標準化中的差異化。認證認可制度以知識產權作為技術支持,通過對技術標準的控制形成技術標準體系,促使別國符合本國的要求,可以建立起貿易壁壘,保護本國產業(yè)。
認證認可新形勢下的使命
(一)管控出口生產企業(yè),從源頭上保證產品質量。
前階段,臺灣強冠地溝油事件發(fā)酵,牽連企業(yè)名錄不斷增加。根據(jù)國家質檢總局的要求,各地檢驗檢疫機構暫停受理臺灣強冠的235家下游客戶公司的報檢,全面排查以往進口記錄,如有進口,立即下架召回。毋庸置疑,此事件將給臺灣地區(qū)的出口食品帶來嚴重的損失,甚至給出口形勢蒙上一層陰影。一家企業(yè)竟然影響了一個地區(qū)的外貿形勢!如何有效把控出口產品的質量被社會重提。但2013年以來,由于出口形勢復雜嚴峻,出口法檢目錄不斷適時調整。失去了法檢目錄的抓手后,中國應如何保障良好的外貿環(huán)境?
在研究推進法定檢驗體制改革的進程中,認證認可成為服務外貿的另一重要抓手出現(xiàn)在改革者的視野。當前,出口企業(yè)的認證認可工作在出口玩具質量許可(注冊登記)、出口食品生產企業(yè)備案等風險性較高的企業(yè)中展開,通過對企業(yè)的質量管理體系、原料來源、風險把控能力等因素進行審核評估,確定企業(yè)的產品質量保證能力。以認證認可為抓手可以有效提高企業(yè)質量意識、生產水平、產品質量,同時也把控外貿風險。
(二)提高進口監(jiān)管效率,讓通關速度與安全等級雙提升。
簡政放權,釋放改革的紅利,如何對進口貨物放得快的同時管得住成為擺在檢驗檢疫人面前的問題。
以進口食品為例,傳統(tǒng)的安全監(jiān)管體系中,對于風險分析是被動式開展,判斷食品是否安全往往是依靠對最終產品的分析和檢測,一方面耽誤了寶貴的通關時間,另一方面風險防控能力較低。
這一點日本給我們提供了借鑒模式。對于進口高風險的食品,日本采用三機制保障產品安全:一是國外生產企業(yè)注冊政策,出口企業(yè)需通過進口國的認證評估;二是通關模式采用兩級管理。監(jiān)測檢查級別對貨物作合格假定,在檢測結果出來之前允許迅速通關,一旦結果不符合即增加檢測項目,必要時啟動召回程序,并在以后的進口貨物中啟用命令檢查級別。這一級別不僅增加檢測項目而且在結果未出來之前不允許進入市場流通。三是加大對流通市場產品的監(jiān)督抽查。
當然,日本模式得益于運行有效的通關機制、完善高效的召回程序、相對集中的國內市場。但通過認證認可建立起來的合格假定模式、通過認證認可+進口檢測+市場抽查建立起來的風險監(jiān)控體系對我們改革仍有借鑒意義。
承諾是指受要約人同意接受要約的全部條件以締結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諾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 (2)承諾須向要約人作出; (3)承諾的內容須與要約保持一致; (4)承諾必須在要約的有效期內作出。... 更多>
-
如果認罪態(tài)度好會減刑嗎?法院怎么判定認罪態(tài)度?吉林省在線咨詢 2022-08-07“認罪態(tài)度”內涵認罪態(tài)度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案后對自己所實施行為的認識程度與所采取的表現(xiàn)于外的一種姿態(tài)。其基本特征:時間上,它是指行為結束之后到判決之前。內容上,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何對待自己實施的行為,其應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行為事實的態(tài)度,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其實施的行為事實所持有的心態(tài)和表現(xiàn)的姿態(tài);二是對行為價值的態(tài)度,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實施行為之后,對自己行為的道德價值、
-
離婚賠償如何確認認錯態(tài)度?福建在線咨詢 2023-06-11過錯方的事后態(tài)度直接影響到受害人的精神狀態(tài),如果過錯方于事后積極承認錯誤并積極撫慰受害人,努力取得受害人的理解,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必將減少并易于克服。相反,如果侵害行為發(fā)生后過錯方仍然態(tài)度蠻橫,無認錯之意,甚至惡語相向,暴力遺棄,則必將加重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因此,在確定精神損害賠償金時,要考慮到過錯方態(tài)度的因素。除了金錢等物質補償,還可要求過錯方采取賠禮道歉的方式,以期更好的達到撫慰受害方的目的。通
-
怎么算出認罪態(tài)度好山東在線咨詢 2022-12-17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行為事實認識接近法律真實乃至客觀真實的遠近程度以及在行為價值認識的表現(xiàn)上,兼顧司法實踐中的用語習慣,對認罪態(tài)度依次劃分為:好(用語:好或較好)、一般、差(用語:差或較差)三個檔次,并對各檔進行相對標準化。 1、“好”的基本標準: (1)行為事實上:愿意坦白交代,交待問題主動、徹底; (2)行為價值上:能夠深刻認識到自己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有悔恨表示; (3)認罪服法。
-
-
認罪態(tài)度好和自首可以輕判嗎?江西在線咨詢 2022-11-041、犯罪分子自首后一般可以得到從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2、但是也有的犯罪分子自首后沒有得到從輕處罰,這是因刑法規(guī)定的是可以從輕處罰,而不是必須從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