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合同無效的話,那么其法律后果是財產(chǎn)返還以及補齊差價。具體而言,對于買賣合同無效的處理應該是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chǎn),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買賣合同無效之后,當事人雙方應該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進行處理。
買賣合同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買賣合同無效的情形有以下這些:
1、當事人不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當事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訂立買賣合同;
3、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
4、合同違背公序良俗;
5、出賣人和買受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quán)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四十六條【虛假表示與隱藏行為的效力】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guān)法律規(guī)定處理。
第一百五十三條【違反強制性規(guī)定及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guī)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五十四條【惡意串通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quán)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七條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fā)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chǎn),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
合同因違反法律無效會帶來什么后果
372人看過
-
隨意解除買賣合同可能帶來的法律后果
300人看過
-
債務承擔會帶來哪些法律效果
446人看過
-
刑事拘留后會帶來哪些法律后果
115人看過
-
合同無效的后果是什么,合同無效有哪些法律后果?
496人看過
-
無效合同是怎樣的,無效合同會產(chǎn)生哪些法律后果
303人看過
確認合同無效的情形有: 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從而損害國家利益的;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是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的。 合同無效是指合同... 更多>
-
二手房交易中無效合同會帶來哪些后果河北在線咨詢 2022-12-12賠償損失。沒有過程的一方可以要求有過錯的一方賠償自己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按照責任大小、輕重各自承擔經(jīng)濟損失中與其責任相適應的份額。
-
2023房屋買賣合同無效所帶來的法律后果及賠償方式廣東在線咨詢 2024-12-18根據(jù)《民法典》規(guī)定,如果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合同中取得的財產(chǎn)應當予以返還。如果無法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應當折價補償。同時,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如果雙方都有過錯,則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這一規(guī)定表明,如果一方有過錯,應賠償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但另一方需要證明自己實際遭受的損失。由于合同無效,相應的合同違約條款的約定也歸于無效,不能再按照合同約定違約金再主張權(quán)利。因此,在主張權(quán)
-
無效的房屋買賣合同會產(chǎn)生哪些后果香港在線咨詢 2022-05-19無效的房屋買賣合同自成立時起就沒有法律效力,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主張該合同無效。該無效合同自成立時起即無效,具有溯及力。無效的房屋買賣合同房屋買賣由人民法院、仲裁機關(guān)確認。房屋買賣合同被宣告無效后,將產(chǎn)生以下法律后果: (1)出賣人返還房屋價款,買受人返還房屋,涉及到房屋因買受人裝修增值部分出賣可適當給予補償。 (2)有過錯的一方應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
如果購買的錢包無法歸還,會帶來哪些后果?江西在線咨詢 2024-11-21債權(quán)人向法院起訴債務人拖欠債務后,如果債務人仍未償還債務,債權(quán)人就有權(quán)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法院在執(zhí)行過程中,可以查封、拍賣債務人的財產(chǎn)以及銀行賬戶,并將債務人列為失信人員黑名單。 非法占有是指行為人實施犯罪行為時客觀上對財物的實際非法控制狀態(tài)和主觀上企圖通過危害行為達到對財物實際非法控制的目的,而不是要求行為人對財物的永久控制。在刑法分則第五章規(guī)定的侵犯財產(chǎn)罪中,大部分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作為犯罪
-
買賣合同中,賣家違約可能帶來的法律后果臺灣在線咨詢 2025-01-10根據(jù)《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一方違約時應向?qū)Ψ街Ц兑欢〝?shù)額的違約金,或者約定因違約產(chǎn)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如果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gòu)可以根據(jù)當事人的請求適當增加;如果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gòu)可以根據(jù)當事人的請求適當減少。 另外,當事人也可以在合同中約定遲延履行并約定違約金。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后,還需要履行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