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犯是指行為人實施數(shù)個犯罪行為,因其所符合的犯罪構成之間具有特定的依附與被依附關系,從而導致其中一個不具有獨立性的犯罪,被另一個具有獨立性的犯罪所吸收,對行為人只以吸收之罪論處,而對被吸收之罪不論的犯罪形態(tài)。
吸收犯的構成要件如下:
1.行為人必須實施數(shù)個均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的危害行為。這是構成吸收犯的前提條件。具體表現(xiàn)為犯罪行為的復數(shù)性、危害行為的構成符合性、犯罪行為基本性質的一致性三個具體特征。首先,吸收犯必須由數(shù)個犯罪行為構成,即犯罪行為的復數(shù)性,這是構成吸收犯的事實前提,若無數(shù)個危害行為,也就談不上吸收。其次,具有復數(shù)性的犯罪行為,必須是均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的危害行為,這是吸收犯成立的事實基礎。吸收是罪與罪之間的吸收,而不是孤立的不能構成罪的動作之間的吸收。再次,犯罪行為基本性質的一致性,不管該犯罪行為是屬于基本犯罪構成,還是修正犯罪構成,都屬于同一犯罪行為,也即同一犯罪的不同形態(tài)。也只有這樣,才能具有可吸收性。如果數(shù)個犯罪性質不同的話,則構成數(shù)罪,而不是一罪了,這時只能實行數(shù)罪并罰,如果強加吸收的話,就根本違背了罪責刑相適應的刑法基本原則。
2.行為人所實施的數(shù)個犯罪行為,必須基于其內(nèi)在的獨立性和非獨立性的對立統(tǒng)一,而彼此形成一種吸收關系。首先,行為人所實施的數(shù)個犯罪行為在同時歸屬于同一刑事責任主體的情況下失去了獨立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就是必須具有主體同一性。其次,行為人的不同形態(tài)的犯罪行為基于性質相同但類型不同而具有了吸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3.行為人的數(shù)個犯罪行為必須侵犯同一或相同直接客體,并且也指向同一犯罪對象。否則,也就失去了吸收關系的客體同一性基礎,從而也就失去了吸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侵犯客體和侵犯對象是否具有同一性,恰恰也成為判斷數(shù)個犯罪行為是否能夠成立吸收關系的重要的客觀標準之一。
4.行為人必須基于一個犯意,為了實現(xiàn)一個具體的犯罪目的而實施數(shù)個犯罪行為,這是犯罪行為構成吸收犯的主觀特征。(例如,犯罪嫌疑人甲欲殺害乙,第一次走近乙的房間時,因為有第三人在場而未得下手。第二次終于得手,將乙殺死。甲的第一次行為構成殺人罪的預備犯罪,第二次則構成殺人罪的既遂行為。兩者之間因為主體的同一性、客體的同一性和侵害對象的同一性而具有了非獨立性和獨立性的對立統(tǒng)一,也具有了吸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構成吸收關系,最后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為了便于理解而編造的案例)
吸收犯的吸收形式,應注意以下幾點:
1)既遂犯吸收未遂犯或預備犯
2)未遂犯吸收預備犯
3)實行階段的中止犯吸收預備犯。如果前者輕于后者,則遵守重罪吸收輕罪的原則,以后者吸收前者。
4)符合主犯條件的實行構成之罪,吸收教唆犯、幫助犯、次要實行犯構成之罪
5)主犯構成之罪吸收從犯、脅從犯構成之罪
6)符合加重犯罪構成之罪吸收普通犯罪構成之罪,或者符合普通犯罪構成之罪吸收減輕犯罪構成之罪。
同時應當注意吸收的原則:即重罪吸收輕罪原則;只有罪與罪之間才有吸收關系,不夠成罪的危害行為是不能吸收的。
-
論述犯罪構成理論
431人看過
-
吸收犯概念的五種表述
183人看過
-
簡述過失犯罪原因論
113人看過
-
論述職務犯罪的危害性
468人看過
-
論述搶劫罪的犯罪構成
167人看過
-
以吸收犯理論分析利用ATM機的信用卡犯罪
168人看過
吸收犯是指事實上存在兩個以上不同的犯罪行為,其中一個犯罪行為吸收另一些犯罪行為,僅成立吸收行為一個罪名的犯罪。如盜竊犯將偷到的財物存在家中或者賣掉,其窩贓、銷贓的犯罪行為,被盜竊犯罪行為吸收,只成立盜竊罪。... 更多>
-
法律上強奸犯如何論述山西在線咨詢 2022-10-07這樣的解釋沒有意義,醉酒不能成為減輕處罰的理由,所以基本上只能說是個原因,而且是不能改變結果的原因《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強奸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強奸婦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強奸婦女、奸淫幼女情節(jié)惡劣的;(二)強奸婦女、奸淫幼女多人的;(三)在公共場所
-
論述過失犯罪的因果關系江西在線咨詢 2022-07-04依據(jù)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過失犯罪中是有因素關系存在的,過失犯罪因行為人違反注意的義務,造成社會危害結果的出現(xiàn),從而構成犯罪。 相關法律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過失犯罪】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jīng)預
-
-
盜竊罪論述上海在線咨詢 2022-03-23盜竊罪:根據(jù)刑法第264條的規(guī)定,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公私財物的行為。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于故意,即明知屬于他人交與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
-
共同犯罪論述共同犯罪是怎樣的青海在線咨詢 2023-07-02共同犯罪分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團兩種。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 共同犯罪應當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必須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兩個未達到法定責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