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詐騙公私財產,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可以沒收財產。詐騙罪是指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依據刑法規(guī)定,盜竊公私財物,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詐騙罪罰金會過期嗎
詐騙罪時間會過期。
詐騙罪追訴時效是從犯罪的最后一次詐騙時開始計算。
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條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
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
-
沒有合同欺詐導致財產損失怎么辦
241人看過
-
欺詐行為導致的經濟損失
150人看過
-
信用卡詐騙導致財產損失,是否可以減輕刑罰?
393人看過
-
欺詐行為是否會導致合同無效
403人看過
-
網絡欺詐導致金錢損失應該如何處理
205人看過
-
財產侵權哪些行為會導致損失賠償
307人看過
財產損失是指能夠以貨幣單位計量的財產價值上的減少,財產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 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fā)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計算。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賠償。被侵權人因此受... 更多>
-
欺詐導致的大額損失能否追回海南在線咨詢 2024-12-05如果您不幸遭受了“押大小”的欺詐陷阱,所遭受的經濟損失可能會得到挽回。針對這種類型的詐騙案件,如果您能及時采取行動,向當地警方報案,并妥善保存所有相關的證據材料,并且愿意全力配合警方的調查工作,那么受騙的資金可能會有機會得到追回。請注意,在我國,賭博行為是非法的,并不受到法律的保護。這就意味著,參與這種類型的賭博活動本身就是一項風險極高的活動,幾乎不可避免地會更容易遭到詐騙。
-
破產損失會導致私人財產的損失嗎?海南在線咨詢 2022-06-17破產涉及到私人財產會支付工資。在優(yōu)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zhèn)鶆蘸?,剩下的破產財產會清償所欠員工的工資等費用。根據《企業(yè)破產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破產財產在優(yōu)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zhèn)鶆蘸?,依照下列順序清償?(一)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y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本醫(y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 (二)破產人欠繳的除前項規(guī)定
-
欺詐行為導致資金損失:如何應對?西藏在線咨詢 2024-11-21在面對網絡詐騙時,要保持冷靜,明確損失。不要慌張,先盡量保全自己。接著,仔細評估所損失的內容,例如錢財、物品等,如果可能的話,可以列出一個損失清單,以便于報案時使用。
-
欺詐罪的財物損失界限浙江在線咨詢 2025-01-29詐騙罪是一個數額犯,行為人采用詐騙的方式騙取公私財物,必須達到數額較大的標準,才能構成詐騙罪,并受到立案追究。 數額較大的標準如下: 1. 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千元以上的,屬于數額較大。 2. 個人詐騙公私財物3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巨大。 3. 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0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特別巨大。
-
欺詐行為是否會導致合同糾紛?江西在線咨詢 2024-11-12合同詐騙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合同詐騙是指在簽訂和履行合同的過程中,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或者設置陷阱等手段,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對方財產的行為,或者當事人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或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從而與之簽訂或履行合同的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