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性原則:1.審判獨立原則;2.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原則;3.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4.辯護原則;5.合議、回避、公開審判、兩審終審原則;6.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jiān)督原則。特有原則:1.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有審查權原則;2.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原則;3.訴訟不停止執(zhí)行原則;4.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diào)解原則5.司法變更權有限原則。
一、我國民事訴訟法有哪些基本原則
我國民事訴訟法有下列基本原則:
1.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
2.法院獨立審判原則。
3.法院審判原則。
4.當事人平等原則。
5.法院調(diào)解原則。
6.辯論原則。
7.誠信原則和處分原則。
8.檢察監(jiān)督原則。
二、行政復議的原則有哪些
(一)合法原則
合法原則,是指行政復議機關進行行政復議活動,必須按照法定程序和權限,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法規(guī)為準繩,作出處理決定。
(二)公正原則
公正原則,是指行政復議機關對被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時既要審查其合法性,又要審查其合理性,作出客觀公正的處理決定。
(三)公開原則
公開原則,是指行政復議機關的行政復議活動應盡量公開進行,以便行政復議的利害關系人及時了解有關情況,監(jiān)督行政復議進行,消除誤解。
(四)及時原則
及時原則,是行政效率原則在行政復議中的具體要求,是指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在法律規(guī)定的期限內(nèi),盡快完成復議案件的審查,并及時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五)便民原則
便民原則,是指行政復議機關在行政復議過程中,應當盡可能為行政復議當事人,特別是為作為行政相對人的申請人及第三人行使各項權利提供必要的便利,以保證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利用行政復議制度實現(xiàn)對合法權益的救濟。
(六)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全面審查的原則
這一原則包含有兩層含義:一是行政復議的審理對象主要是具體行政行為,對抽象行政行為則僅在法律有規(guī)定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審查;二是,復議機關既要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也要審查其是否適當。
(七)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zhí)行的原則
行政行為具有公定力。在復議決定作出之前,其公定力仍然存在,所以,行政復議期間并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zhí)行。但在下列情況下例外:
(1)被申請人認為需要停止執(zhí)行的;
(2)行政復議機關認為需要停止執(zhí)行的;
(3)申請人申請停止執(zhí)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其要求合理,決定停止執(zhí)行的;
(4)法律規(guī)定停止執(zhí)行的。
(八)司法審查的原則
除法律有規(guī)定的外,行政復議決定并不是對具體行政行為效力的最終裁決,仍應受到司法審判權的監(jiān)督。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
司法變更權的受限原則在行政訴訟中的適用
309人看過
-
有限變更原則
122人看過
-
分析行政訴訟中行政訴訟的審理原則
322人看過
-
行政訴訟法對司法變更權的行使所做出哪些限制
316人看過
-
行政訴訟中法人變更如何應訴
278人看過
-
行政訴訟有原則“一行為一訴訟”
383人看過
在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是公訴案件的公訴機關(檢察院)和自訴案件的自訴人(被害人)依法應當承擔的證明責任。 公訴案件的檢察院負責舉證,公安機關有偵查權,公安機關收集的證據(jù)可以作為檢察院舉證的材料,但公安機關沒有向法庭舉證的資格。... 更多>
-
試論行政訴訟法中的行政行為有限變更原則香港在線咨詢 2022-07-20(1)一般性原則一般性原則是指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在開展行政訴訟、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中都必須遵守的共同性行為準則。 ①審判獨立原則; ②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原則; ③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④辯護原則; ⑤合議、回避、公開審判、兩審終審原則; ⑥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jiān)督原則。 (2)特有原則特有原則是行政訴訟特有的不同于民事訴訟、刑事訴訟的特殊原則。 ①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
-
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的變更權是什么?天津在線咨詢 2022-06-12第五十四條【判決的種類】人民法院經(jīng)過審理,根據(jù)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具體行政行為證據(jù)確鑿,適用法律、法規(guī)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判決維持。 (二)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并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⒈主要證據(jù)不足的; ⒉適用法律、法規(guī)錯誤的; ⒊違反法定程序的; ⒋超越職權的; ⒌濫用職權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搜索在一
-
行政訴訟有沒有變更之訴?北京在線咨詢 2022-05-13行政訴訟中有變更之訴。如果行政處罰明顯不當,或者其他行政行為涉及對款額的確定、認定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變更。 人民法院判決變更,不得加重原告的義務或者減損原告的權益。但利害關系人同為原告,且訴訟請求相反的除外。 【辟謠】 行政訴訟后還可以行政復議? 真相:不可以 解析: 提起行政訴訟且人民法院已經(jīng)立案受理的,不得再申請行政復議。法律、法規(guī)未規(guī)定行政復議為提起行政訴訟必經(jīng)程序,公民、法人或者
-
工商變更股權法人的行政訴訟期限是多長新疆在線咨詢 2021-10-27工商變更法人和所有權行政訴訟時效為6個月。我國法律規(guī)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nèi)提出。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因不動產(chǎn)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如何理解民事訴訟法, 行政訴訟中的訟法, 行政訴訟法法調(diào)解原則陜西在線咨詢 2022-02-22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比較(一)、關于調(diào)解:1、民事訴-訟中:(1)調(diào)解是一項基本原則,在自愿和合法的基礎上,只要案-件性質(zhì)適合調(diào)解,人-民法-院均可以進行調(diào)解;(2)對離-婚案-件,人-民法-院必須首先進行調(diào)解。2、刑事訴-訟中:(1)對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可以進行調(diào)解;(2)對《刑事訴-訟法》第170條前兩項規(guī)定的自訴案-件,可以進行調(diào)解;(3)對公-訴案-件和刑事訴-訟法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