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機關強拆違法可以直接要求對方賠償或者是通過訴訟的方式來要求對方承擔相關的賠償責任。直接追究相關當事人的責任,向相關當事人提出賠償或要求其承擔責任。在國有土地房屋征收過程的兩個環(huán)節(jié)中明確規(guī)定了當事人可以提起行政復議作為救濟途徑。
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怎樣銜接
1、對行政復議結果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對行政訴訟判決結果不服的不能申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其上位概念都是行政爭議;
它們的共同目標都是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并解決行政爭議。兩者的根本區(qū)別在于紛爭解決的機關不同以及依據的程序不同。
2、在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關系方面,我國采取的是一種“原告選擇為原則,復議前置為例外”的模式。
也就是說,除非法律法規(guī)作出特別規(guī)定,行政復議并非提起行政訴訟之前的必經程序。而在原告選擇方面,既可以選擇先申請復議,再提起訴訟,也可以選擇不申請復議,直接提起訴訟。
如果同時選擇了復議和訴訟,則應復議在先、訴訟在后,而不能在訴訟之后再申請復議,更不能復議和訴訟兩種程序同時進行。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三十一條采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guī)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
企業(yè)法與公司法的法律依據及實踐分析
447人看過
-
租金強制執(zhí)行:法律依據與實踐經驗
390人看過
-
聚眾淫亂罪審判實踐中的法律依據與判例分析
273人看過
-
強制拆遷與訴訟的法律分析
198人看過
-
翻臉告強奸罪的法律實踐與成立性分析
268人看過
-
行政公益訴訟的法律依據與實踐案例
338人看過
行政訴訟判決簡稱行政判決,是指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終結時,根據審理所查清的事實依據法律規(guī)定對行政案件實體問題作出的結論性處理決定。 按照審級標準可將判決分為一審判決、二審判決和再審判決;按照判決是否發(fā)生法律效力可將判決分為生效判決和未生效判... 更多>
-
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進行強制拆遷,強制拆遷的法律后果及相關法律依據江蘇在線咨詢 2022-03-06一、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內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法律后果一是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人民政府不能向法院申請強制拆遷;二是人民法院不能強制執(zhí)行。實踐中有些市、縣人民政府不守法,違法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但法院不能依法進入強制執(zhí)行程序,進行強制拆遷。 二、強制拆遷以補償決定為前提 如果沒有補償決定,任何單位都不能采取強制拆遷。實踐中,可以強制拆遷的主要有
-
強拆法律依據是什么,在什么情況下不能執(zhí)行強拆?山東在線咨詢 2022-11-02我有十一苗良田,加上230㎡房屋。被政府征用建樓房一少部分是安置房,,一大部分商品房,我想不讓政府給我土地,和房屋的補償款,讓政府給我230㎡商業(yè)房能行吧。
-
行政訴訟裁決的執(zhí)行方式:法律依據與實踐探討寧夏在線咨詢 2025-01-07根據《行政訴訟法》和《最高法院解釋》的規(guī)定,行政訴訟裁定的法律效力有兩種情況: (1)當事人不服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的不予受理、駁回起訴或者管轄異議裁定,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如果逾期不提起上訴,則第一審裁定將發(fā)生法律效力。 (2)對于除上述三類裁定外的其他所有裁定,當事人無權提出上訴。一旦裁定宣布或送達,則發(fā)生法律效力。
-
法律依據:什么情況下可以提起強制拆遷訴訟重慶在線咨詢 2021-11-08保護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法律規(guī)定,被拆遷人對拆遷補償不滿意的,或者補償協議訂立后拆遷方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五條房屋征收部門和被征收人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guī)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于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房屋、停產停業(yè)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問題訂立補償協議。補償協議訂立后,
-
什么是拆遷分房及拆遷分房的法律依據北京在線咨詢 2022-04-03拆遷分房應當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進行。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被征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被征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用于產權調換的房屋,并與被征收人計算、結清被征收房屋價值與用于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 因舊城區(qū)改建征收個人住宅,被征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