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地藏王菩薩像
隨著古董市場不斷延伸與擴展,明清銅佛像收藏日漸升溫。十年前一件上好的鎦金銅佛不過五六萬,品相一般者幾千元就能買下;如今,瀚海和嘉德春秋兩季拍賣會上,官款佛像動不動就能拍出百萬元以上。2004年香港佳士得拍賣的明朝\"大威德明王\"鎏金銅佛竟然創(chuàng)出1900多萬港幣的天價,令人跌破眼鏡的同時也掀起新一輪銅佛像收藏熱,很多閱歷不深的藏家盲目跟進,\"逢佛輒拜、見佛即收\"。表面上銅佛像收藏風生水起,實際上卻深不可測,很多初涉該行的藏家在里面栽了跟頭,叫苦不迭。
銅佛像存世量極少
銅佛造像的起因有些特殊,它始于唐初興佛時期,當時無論寺院還是佛窟,都在主佛塑像的背光或者穹頂上另造一些小佛像,組成\"佛海\",來暗喻佛陀眾多的西方極樂世界,這一現(xiàn)象至今仍能在敦煌莫高窟的唐代洞窟一窺全貌。于是,從佛海中迎下其中一尊長伴長隨,便成為僧人和信徒追求的無上功德。小型銅佛造像誕生后,最初只是供四處游方的僧人隨身攜帶,昭示出家人心中有佛,后來才普及到信男善女迎請到家中供養(yǎng)。
中國歷史上歷經多次災難性\"滅佛\"事件,銅佛造像大量被毀,導致目前高古、中古佛像極為罕見,傳世最多的是明清佛像。這類銅佛不僅以如來佛祖造像,觀音、菩薩、羅漢、護法等皆可成型,具有宗教和藝術雙重價值。因為存世數(shù)量極少,銅佛價錢才一路飆升,也正因為罕見,更不能輕易相信坊間傳言。有兩個陷阱一定要繞開:第一口是\"中古井\",遇到刻有唐、五代、兩宋年號的中古造像,千萬不要沖動購買,因為這類珍品舉世不過那么十幾件,都在博物館。即使真的撿到大漏,充其量也是清朝或者民國的仿品。始終記住一句話--收藏圈多是人精,撿漏之前先問問這有多難。第二口是\"故事井\",如果有人跑來說某某的什么鄉(xiāng)下親戚帶了幾尊鎦金造像求售,等見到這位鄉(xiāng)民時對方又大講如何發(fā)現(xiàn)這批造像的曲折故事,請馬上離開。
包漿不足以辨真?zhèn)?/p>
在\"全民皆藏\"的今天,每個人都積累了一些收藏心得和鑒別技巧,但是用到實戰(zhàn)上便處處碰壁--這就是藏友和專家的本質區(qū)別,藏友畢竟缺乏歷練和見識,專家則見多識廣,融會貫通。在銅佛像的鑒別上,絕大部分藏友把斷定包漿作為唯一手段,其實大謬。因為銅佛像與其他古董不同,它造出來就是給人隨身攜帶和撫摸膜拜的,當然也有一些被作為供奉擺設,無人碰觸,歷史積淀下來的包漿沉穩(wěn)自然,但更多的佛像被長期摩挲,天長日久之后顏色和銅質本身的光潔度都會受到影響,單從包漿進行鑒定往往失之毫厘謬之千里,很多\"誤把真品當贗品\"的糗事都是包漿惹的禍。
還要提醒一點,最珍貴的佛像不一定都鎦金,也不一定年份越古價值越高,目前收藏界最看重的是明永樂年間鑄造的無量壽佛造像,就連清圣祖康熙也曾經慨嘆--利嘛之原出自中國,永樂宮中所造者天下第一,近世所仿利嘛十不及一。利嘛即無量壽佛,康熙的這句話也說明銅佛造像的造假現(xiàn)象早在清朝初年就已經開始了。
-
社保繳納謹防隱藏陷阱
203人看過
-
謹防票據(jù)陷阱
277人看過
-
謹防年夜飯陷阱
295人看過
-
彩民謹防合同陷阱
419人看過
-
租房謹防各類陷阱
311人看過
-
謹防教育地產陷阱
332人看過
-
買房要謹防開發(fā)商的銷售陷阱有哪些江西在線咨詢 2023-10-20買房要謹防開發(fā)商以下銷售陷阱:不合理低價的價格陷阱;零首付買房陷阱;虛假的樣板房陷阱;嚴重縮水的精裝房陷阱;環(huán)境綠化陷阱;位置距離陷阱;配套設施陷阱;買房贈送面積陷阱;饑餓營銷陷阱。關于買房要謹防開發(fā)商的銷售陷阱有哪些的問題,還可以點擊在線律師咨詢,我們幫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
-
怎么防范中介收費陷阱陜西在線咨詢 2023-06-051、防范中介收費陷阱一:進入二手房買賣中介服務場所不要馬上簽二手房中介服務合同。賣房人或者購房人進門后首先應該認真閱讀二手房買賣中介服務合同格式條款并謹慎思考,不急于簽字,謹防掉入合同霸王條款陷阱。一些二手房買賣中介慣用的伎倆是,消費者進門就遞上格式合同,不容你看清楚就催促你簽字。 2、防范中介收費陷阱二:很多二手房買賣中介服務企業(yè)中,店堂收費公示牌和合同中,絕大多數(shù)只寫明了收取中介服務費標準,但
-
家長購買教育地產需要謹記哪些陷阱黑龍江在線咨詢 2023-02-23購買教育地產時候應注意: 1、教育地產是會受到戶口需為當?shù)厣吹貞艏南拗啤?2、不是離學校近的房子就是教育地產,并不是同一個樓盤就在一個學區(qū)。 3、每年的學區(qū)劃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育局會根據(jù)學區(qū)內所轄人口數(shù)量等情況的變化而略作調整。 教育地產的陷阱: 1、一些新盤在是否教育地產的定位上不明確,招生政策也不明朗。 2、號稱合作辦校或引進名校師資力量遭縮水。 3、校企合作不是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