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欺詐行為合同的效力怎樣
如果發(fā)生了欺詐行為,那么簽訂的合同就是無效合同,并且這個合同的內容不能違反國家規(guī)定。
通常情況下,在簽訂合同的時候一定要公平公正,并且不能夠有其他行為。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二、合同欺詐行為的法律后果
合同欺詐行為的法律后果如下:
一、被欺詐的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請撤銷合同。合同撤銷后該合同自始沒有約束力,并且當事人需要彼此返還財產(chǎn),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欺詐一方還需要對被欺詐一方給予補償。
二、構成犯罪的,將被處以下列刑罰:
(一)詐騙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二)詐騙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三)詐騙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條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fā)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chǎn),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三、假名簽訂的合同效力怎樣
虛假簽名簽訂合同的后果有:
1.當事人在簽訂合同用假名簽字,導致對方作出真實意思表示而有利于自己的,屬于欺詐行為,該行為是不合法的民事行為,該行為將可能導致合同自始無效、絕對無效。當事人要承擔不利后果。
2.簽合同用假名字可能會涉嫌合同詐騙罪等罪名,要承擔刑事責任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的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
(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jù)或者其他虛假的產(chǎn)權證明作擔保的;
(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xù)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chǎn)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為 第三節(jié) 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第一百五十七條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fā)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chǎn),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
欺詐行為對合同效力的影響是什么?
326人看過
-
什么樣的合同行為算是欺詐
260人看過
-
怎樣區(qū)分合同欺詐與一般的詐騙行為
214人看過
-
合同欺詐行為的起訴時效是多久
190人看過
-
具有欺詐行為的合同是否屬于無效合同
139人看過
-
買賣合同要怎么樣防范欺詐行為
438人看過
法律綜合知識是指涵蓋法律領域各個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應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論、法律制度、法律實務等方面的內容,涉及憲法、刑法、民法、商法、經(jīng)濟法、行政法等多個法律領域。... 更多>
-
商家欺詐行為是怎樣構成的法律效力新疆在線咨詢 2023-11-18法律分析 對于商家所作出的欺詐行為,進行認定的方式有: 1、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 2、采取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 3、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大眾傳播媒介對商品作虛假宣傳的等。
-
欺詐損害賠償力度的合同為無效合同黑龍江在線咨詢 2023-09-081、在受到威脅、脅迫、恐嚇的情況下所寫的借條無效 2、其內容不屬于自己的真實意思表示,不受法律的保護。但被脅迫人在解除脅迫、威脅后,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陳述被脅迫寫下借條的事實,由公安機關立案查處,也為日后法院對被脅迫所寫借條的合法性、真實性留下可貴的證據(jù)
-
怎樣防范合同價格的欺詐行為遼寧在線咨詢 2022-04-20事先甲乙雙方在合同里沒有說明東西的價格。 一、合同簽訂過程中的風險防范 合同風險一旦發(fā)生,會給企業(yè)帶來嚴重的后果,因而一定要做好合同風險的事前防控工作。 (一)、簽訂前對合作對象的主體資格進行審查。 全面準確地了解合作對象的基本情況,有助于在簽訂合同時采取相應的對策,未雨綢繆,避免風險的發(fā)生。 1、審查合作方的基本情況。先要了解對方是否具備法人或者代理人資格,有沒有簽訂合同的權利。否則該合同往往會
-
欺詐的行為有沒有法律效力湖南在線咨詢 2023-12-081、有具體的欺詐行為,即將欺詐故意表示于外部。 2、欺詐人主觀心理狀態(tài)為故意。 3、受欺詐方做出意思表示。 4、受欺詐方實施的民事行為與欺詐行為之間有因果關系。
-
什么是合同欺詐行為,合同欺詐行為需要在貴州在線咨詢 2021-12-21合同欺詐是指行為人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對方財產(chǎn)的違法行為。上述欺詐數(shù)額較大的,涉嫌合同欺詐,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