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捐贈,從其性質上而言,為利他贈與合同。
利他合同,又稱為第三人利益訂立合同,是指締約當事人雙方不為自己的利益設定權利,而是為使第三人直接享有和取得權利而訂立的合同。在利他合同中存在三方主體,第三人常被稱為受益人,受益人可以采用明示或默示方式表示接受合同利益,也可以放棄合同利益。根據受益人是否特定可以將捐贈分為為特定受益人的捐贈和為不特定的受益人的捐贈,募捐就是屬于為特定受益人的捐贈,《公益事業(yè)捐贈法》中所指的捐贈則為不特定受益人的捐贈,兩者均屬于利他贈與合同。
捐贈,在我國主要指的是公益救濟性的贈與,它是一種特殊的贈與合同,即通過我國民政部門以及在我國境內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會團體(基金會等)或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yè)單位(紅十字會等)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業(yè)或遭受自然災害地區(qū)、貧困地區(qū)的一種贈與行為,具有自愿性和無償性,捐贈人贈與的財產屬于自己所有或自己有處分權。
-
剖析黑社會組織的本質特點
196人看過
-
社會捐贈合同
120人看過
-
黑社會的真相:性質解析
218人看過
-
對刑法理論中的違法性進行剖析
355人看過
-
社會保險糾紛性質的分析
224人看過
-
社會捐贈款物協(xié)議
374人看過
處分權是指所有人依法處置物的權利。處分包括事實上的處分和法律上的處分。事實上的處分是指通過一定的事實行為對物進行處置,如消費、加工、改造、毀損等。 法律上的處分是指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改變物的權利狀態(tài)。如轉讓、租借等。處分權是所有權內容的核心,是... 更多>
-
接受捐贈的公益性社會團體進行的公益性捐贈支出是否可以按規(guī)定扣除福建在線咨詢 2022-02-10根據財政、稅務、民政部門聯合公布的名單根據財稅[2010]45號《關于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文件規(guī)定,對于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發(fā)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主管稅務機關應對照財政、稅務、民政部門聯合公布的名單予以辦理,即接受捐贈的公益性社會團體位于名單內的,企業(yè)或個人在名單所屬年度向名單內的公益性社會團體進行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可按規(guī)定進行稅前扣除;接受捐贈的公益性社會團體不在名單內,或雖在名單
-
捐贈人向非公益性或營利的事業(yè)單位捐贈黑龍江在線咨詢 2022-10-23在我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事業(yè)單位,是指由國家財政支持的文化、教育、科研、衛(wèi)生以及社會福利等機構。一般來說,其宗旨都是公益性的。由于有國家財政的支持,這些事業(yè)單位的經費和人員都是由國家包下來的,自己不需要承擔營利的任務。近年來,在改革的過程中,一些事業(yè)單位逐步走向市場,實行自負盈虧,這種事業(yè)單位同企業(yè)的性質逐漸靠近。另外,近年來還出現了一些民辦的文化、教育、衛(wèi)生和社會福利性的機構,如民辦學校、民辦的演出
-
老人有捐贈社會福利的權利嗎北京在線咨詢 2022-12-31《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guī)定老年人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這里包括國家?guī)椭蜕鐣椭鷥蓚€方面。國家的幫助包括: 一、國家通過基本養(yǎng)老保險,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二、國家通過基本醫(yī)療保險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醫(yī)療需要。 三、國家逐步開展長期護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護理需求;對生活長期不能自理、經濟困難的老年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失能程度情況給予護理補貼。 四、老年人無勞動能
-
如何理解社會團體的法律性質?云南在線咨詢 2022-03-22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的結社自由,維護社會團體的合法權益,加強對社會團體的登記管理,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社會團體,是指中國公民自愿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國家機關以外的組織可以作為單位會員加入社會團體。第三條成立社會團體,應當經其業(yè)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并依照本條例的規(guī)定進行登記。社會團體應當具備法人條件。下列團體不屬于
-
可以接受公益性捐贈內蒙古在線咨詢 2022-10-31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的意見(試行)第6條的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為由,主以上行為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