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欺詐隱瞞可否行使合同解除權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依照法律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依法解除合同效力的行為。合同一旦簽約,具有國家法律保護。
合同解除分為合意解除和法定解除兩種情況。解除是合同之債終止的事由之一,它也是一種法律制度。在適用情勢變更原則時,合同解除是指履行合同實在困難,若履行即顯失公平,法院裁決合同消滅的現(xiàn)象。這種解除與一般意義上的解除相比,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法院直接基于情事變更原則加以認定,而不是通過當事人的解除行為。
二、合同解除一定要通知對方嗎
依據(jù)我國《民法典》的規(guī)定,合同當事人行使解除合同的權利的時候,是需要通知對方的,一般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
三、一方違約合同可以終止嗎
一方當事人違約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根據(jù)解除條件不同,合同解除可分為約定解除與法定解除。合同解除條件又當事人事先約定的,稱為約定解除;合同解除的條件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的,稱為法定解除。
一方當事人違約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另一方當事人得解除合同,此為法定解除條件之一。在雙方均有違約的情況下,最高人民法院意見是:“應根據(jù)合同義務分配情況、合同履行程度以及各方違約程度大小等綜合因素,判斷合同當事人是否享有解除權”。
-
合同上隱瞞欺詐怎么解決
299人看過
-
欺騙隱瞞簽勞動合同是否一定會被解除
169人看過
-
隱瞞合同條款,可以認定欺詐嗎
473人看過
-
合同隱瞞真實情況是欺詐行為嗎
97人看過
-
開發(fā)商隱瞞否認欺詐
228人看過
-
合同簽訂存在隱瞞欺詐怎么維權
323人看過
合同之債是指因訂立合同而產(chǎn)生的債權債務關系。能債權債務關系的必須是有效的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導致合同無效的情形有: 1、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 2、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 3、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等。... 更多>
-
合同隱瞞欺詐行為算合同詐騙嗎山西在線咨詢 2022-07-25算的。合同民事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或誤導對方基于此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以簽訂合同達到欺詐的目的。
-
欺騙隱瞞簽勞動合同是否一定會被解除海南在線咨詢 2023-10-16現(xiàn)實生活當中,簽訂勞動合同是雙方當事人基于自愿的原則來進行的,但是確實也存在著很多隱瞞一些具體的情況,欺騙性的簽訂了勞動合同的,那么欺騙隱瞞簽勞動合同是否一定會被解除?根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這并不是一定需要進行解除的,要看具體隱瞞的是什么情況。
-
2022年員工隱瞞疾病史,公司能否以欺詐為由解除勞動合同寧夏在線咨詢 2023-05-11員工隱瞞的疾病具有傳染性或不具備其應聘崗位對員工身體條件的要求,且公司要求員工入職時提供身體健康情況的,公司可以《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主張勞動合同無效。無效的勞動合同自始無效,不需解除勞動合同。為方便實際操作,也可以直接主張解除勞動合同。
-
故意隱瞞合同欺詐要怎么辦浙江在線咨詢 2022-08-18合同欺詐是以訂立合同為手段,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的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欺騙方法騙取公私財物的行為。合同欺詐行為有以下三方面的法律責任:第一,的。合同欺詐行為人通過欺詐手段訂立合同,即使已經(jīng)履行,只能說明雙方存在合同關系,但因為合同缺乏生效的條件,所以不發(fā)生法律效力。主要方式有返還財產(chǎn)、賠償損害。第二,有違法行政責任。合同欺詐行為破壞了的地位平等、交易的自愿性和社會信用,如果放任自流,社會將潛伏許多
-
賣家和中介隱瞞房屋產(chǎn)權年限,可否解除合同重慶在線咨詢 2022-10-06我認為,此種情況,屬于以欺詐的手段,使您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您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相關法律規(guī)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