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迫一般包括以下兩種情形:(l)以將要發(fā)生的、會造成被脅迫人生命、財產(chǎn)、名譽、自由、信譽的損害進行脅迫;(2)以直接對被脅迫人或其親友實施不法行為,造成對當事人及其親友的生命、財產(chǎn)、名譽、自由、信譽的損害進行脅迫。此種情形下,不僅合同無效,而且脅迫人直接侵犯了被脅迫人的人身和財產(chǎn)安全,應承擔侵權行為責任。
和構成欺詐行為類似,構成脅迫也必須具備4個要件:
(l)脅迫人具有脅迫的故意。脅迫的故意,包括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明知會造成被脅迫人發(fā)生恐懼而故意進行威脅;第二層是希望通過脅迫行為使被脅迫人作出某種意思表示。
(2)脅迫人實施了脅迫行為。脅迫行為既可以以將來發(fā)生的損害,也可以以直接發(fā)生的損害相威脅。受脅迫危害的人既可以是被脅迫人的被代理人,也可以是被脅迫人的父母、配偶、兒女等親屬。受危害的客體是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chǎn),或者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chǎn)等。
(3)被脅迫人因脅迫而訂立了合同。該要件要求脅迫行為與被脅迫人的意思表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4)脅迫行為是非法的。如果一方有合法根據(jù)對另一方施加壓力則不構成脅迫。
脅迫和欺詐是兩個比較相近的概念,因為二者主觀上都有故意,并且其實施的行為都具有不法性。但是,脅迫的危害程度較欺詐為大,因為欺詐僅是故意陳述虛偽事實或隱瞞真實情況,從而使對方陷入錯誤;而脅迫則以對方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chǎn)等造成損害相要挾,如果直接給對方或其親友造成損害,則構成侵權。
-
欺詐脅迫民事行為如何認定效力
216人看過
-
脅迫手段在民事法律行為中的性質(zhì)
250人看過
-
如何認定脅迫行為是否犯罪
196人看過
-
脅迫下的民事行為具備法律效力嗎
239人看過
-
民法典民間借貸糾紛中脅迫應該如何認定
156人看過
-
怎么認定構成脅迫行為
186人看過
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通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關系,能夠產(chǎn)生當事人預期法律效果的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是行為的一種類型,是行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實的最基本形式。... 更多>
-
如何認定相對應的脅迫行為青海在線咨詢 2022-11-16脅迫行為的認定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具有脅迫的故意。主要表現(xiàn)為明知會造成對方產(chǎn)生恐懼故意威脅,并希望對方因脅迫行為作出某種意思表示; 2、實施了脅迫行為; 3、對方因為被脅迫訂立了合同; 4、脅迫行為是非法的。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條,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
如何認定一般性脅迫行為上海在線咨詢 2022-06-09認定構成脅迫行為的方法: (1)脅迫人一方主觀上具有脅迫的故意; (2)脅迫人一方客觀上實施了脅迫行為; (3)被脅迫人因脅迫,違背其真實意思表示而訂立了合同; (4)脅迫手段違法。
-
認定受脅迫人的犯罪行為時應該注意什么什么,脅迫犯的行為如何認定臺灣在線咨詢 2022-02-15在脅從犯的認定中,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脅從犯在主觀上的基本特征在于雖然是非主動、非自愿的,但卻并沒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如果行為人在身體受到強制的情況下完全失掉了意志自由,則失去了與脅迫者的犯意聯(lián)絡,不具有與脅迫者的共同犯罪故意。根據(jù)中國現(xiàn)行刑法第16條的規(guī)定:“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在這種情
-
脅迫下的民事行為具有法律效力嗎山西在線咨詢 2022-06-07脅迫下的民事行為沒有法律效力,脅迫他人是違法的行為,違法發(fā)生的民事行為當然的不具有效力;當事人一方因受脅迫,在違背自己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規(guī)定,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第一百五十條規(guī)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
-
如何認定公證遺囑中的脅迫?湖北在線咨詢 2025-01-01根據(jù)外界因素的影響,如果遺囑不是遺囑人真實意愿的體現(xiàn),那么該遺囑可以被認定為受到欺詐或脅迫而立的遺囑。證據(jù)可以包括證人證言、錄音錄像材料、書面證據(jù)、鑒定結論以及物證等。根據(jù)《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條,如果遺囑內(nèi)容受到欺詐或脅迫,那么該遺囑將被視為無效。因此,遺囑人應當親自表達其真實意愿,以避免遺囑內(nèi)容與真實意愿不符的情況發(fā)生。如果您有任何關于遺囑的法律問題或需要幫助,請咨詢專業(yè)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