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工資屬于法律上有什么依據?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guī)定》第6條的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將工資支付給勞動者本人。勞動者本人因故不能領取工資時,可由其親屬或委托他人代領。用人單位可委托銀行代發(fā)工資。用人單位必須書面記錄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數額、時間、領取者的姓名以及簽字,并保存兩年以上備查。用人單位在支付工資時應向勞動者提供一份其個人的工資清單。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為了規(guī)范農民工工資支付行為,保障農民工按時足額獲得工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及有關法律規(guī)定,國務院制定《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
申請支付令的法律依據是《中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權人請求債務人給付金錢、有價證券,債權人與債務人沒有其他債務糾紛的;支付令能夠送達債務人的可以向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
-
支付利息的法律依據
民法典中規(guī)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并計算利息。
2021.03.01 1,369 -
司法解釋屬于法律上依據嗎
司法解釋不屬于法律,但它具有法律的效力。法律解釋有三種,分別是立法解釋、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其中的司法解釋又分三種:最高人民法院的審判解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檢察解釋和最高法、最高檢聯(lián)合作出的解釋。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一致適用的執(zhí)法辦案依據是司
2020.01.19 1,340 -
工資總額有什么法律依據
法律對工資總額構成的規(guī)定:工資總額由計時工資、計件工資、加班加點工資、津貼和補貼、獎金、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構成;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工資總額的計算應以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全部勞動報酬為根據;其
2020.12.17 284
-
工資的支付法律依據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guī)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jié)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實行月薪制的單位,工資必須每月發(fā)放,“按
2022-10-31 15,340 -
工資屬于加班法律依據是什么?
第三十一條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zhí)行勞動定額標準,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 第六十二條用工單位應當履行下列義務:(三)支付加班費 第八十五
2022-07-12 15,340 -
工資支付依據是什么?
勞動關系雙方協(xié)商確定工資等事項,應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并以下列因素作為協(xié)商依據:(一)企業(yè)方生產經營狀況;(二)政府發(fā)布的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三)本地區(qū)、本行業(yè)、本企業(yè)的人工成本
2022-04-04 15,340 -
工資支付依據是什么
勞動關系雙方協(xié)商確定工資等事項,應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并以下列因素作為協(xié)商依據:(一)企業(yè)方生產經營狀況;(二)政府發(fā)布的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三)本地區(qū)、本行業(yè)、本企業(yè)的人工成本
2022-04-04 15,340
-
00:49
拖欠工資屬于什么法律糾紛拖欠工資屬于勞動糾紛。用人單位拖欠工資的,當事人可以去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向用人單位發(fā)出支付令后,用人單位未提出異議的,應當盡快履行支付令的義務,向勞動者發(fā)放拖欠的工資,用人單位逾期未支付的,勞動者可以申請強制執(zhí)行,執(zhí)行員應當對用人
2,761 2022.05.11 -
01:11
合同無效的法律依據有什么合同無效的法律依據包括以下幾點: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2、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3、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guī)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
5,515 2022.11.23 -
01:19
國有土地上企業(yè)拆遷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企業(yè)拆遷的法律依據主要包括:《物權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物權法》《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在效力層級上屬于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
43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