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辭職是否可以扣除勞動者報酬的呢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勞動者離職的,用人單位不能扣除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就應當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超過一個月未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還需要支付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內的雙倍工資。 《勞動合同法》 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guī)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勞動者依法提出辭職的,一般不會有違約責任。但如果辭職時或者辭職后違反了服務期條款或者競業(yè)限制條款,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需要承擔向單位支付違約金的違約責任。
勞動者一般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辭職,但是需要提前三十天以書面形式通知單位,如果是試用期的勞動者則需要提前三天通知單位;如果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的過錯情形的,則勞動者辭職不需要提前通知單位。 但是如果單位給勞動者提供了培訓,且約定了服務期的,則在服務期未滿之前勞動者不能隨時辭職,否則就要支付違約金。
-
勞動者簽了勞動合同是否可以辭職
勞動者簽了勞動合同可以辭職。辭職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2020.10.23 232 -
勞動者報酬是如何規(guī)定的呢
勞動者報酬的規(guī)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工資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2020.04.01 123 -
勞動者的勞動合同沒到期的是否可以辭職
勞動合同沒到期的可以辭職,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0.09.25 97
-
勞動者辭職后是否可以扣除勞動者的報酬,勞動報酬如何確
勞動者離職的,用人單位不能扣除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就應當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超過一個月未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還需要支付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內的雙倍工資。 《勞動合同法》 第十條建立
2022-04-23 15,340 -
勞動者辭職后用人單位是否可以扣除勞動者的報酬,勞動
勞動者離職的,用人單位不能扣除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就應當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超過一個月未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還需要支付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內的雙倍工資。 《勞動合同法》 第十條建立
2022-04-18 15,340 -
勞動者辭職后,用人單位是否可以扣除勞動者的報酬
勞動者離職的,用人單位不能扣除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就應當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超過一個月未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還需要支付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內的雙倍工資。 《勞動合同法》 第十條建立
2022-04-23 15,340 -
勞動者辭職后用人單位是否可以扣除勞動者的報酬
勞動者離職的,用人單位不能扣除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就應當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超過一個月未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還需要支付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內的雙倍工資。 《勞動合同法》 第十條建立
2022-05-01 15,340
-
01:28
公司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有什么后果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司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有什么后果 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相關的規(guī)定,勞動者在公司上班期間,公司如果沒有與勞動者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則公司自用工當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沒有和勞動者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的,公司應該向勞動者支付
3,649 2022.04.17 -
01:06
勞動法急辭工扣錢標準勞動法未規(guī)定急辭工的扣錢標準。急辭工的扣錢標準應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作出規(guī)定,勞動者未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解除勞動合同,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賠償?shù)臉藴蕬敯凑諏嶋H損失進行確定。勞動者要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在提前三十
5,267 2022.04.17 -
01:22
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立案標準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立案標準為: 1、用人單位或個人,通過逃匿、或轉移財產(chǎn)等方式,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在有能力支付的情況下,拒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2、未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金額較大;3、經(jīng)過有關政府部門的強行要求,企業(yè)仍拒絕支付勞
4,87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