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fā)商不給簽購房合同的,那么購房者可以拒支付房款,并且可以不受合同約束退房。也可以要求開發(fā)商返還雙倍定金,返還首付,甚至還可以要求開發(fā)商承擔違約責任,繼續(xù)履行并且簽訂購房合同。購房合同對于購房者來說非常重要,買賣雙方應該遵守合同約定。辦住房貸款時,還要提供購房合同。
開發(fā)商有欺詐行為怎么辦
“商品房”作為商品之一,受市場因素的影響,由買賣雙方協(xié)商進行買賣,屬于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的商品,應當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以,房地產(chǎn)糾紛也應當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自然,如果在房屋買賣過程中開發(fā)商做出了“欺詐行為”,依照第49條,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增加的賠償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生活中商品房買賣欺詐行為很多,購房者應知道開發(fā)商有欺詐行為怎么辦,在購房過程中盡量避免風險。但在實踐中出現(xiàn)的房地產(chǎn)糾紛案中,不乏有認為開發(fā)商在售房過程中有欺詐行為而要求雙倍賠付者,但勝訴的卻寥寥無幾。因此,建議購房者遇到類似情況時,可以先咨詢一下這方面的專家律師,這樣處理糾紛才比較有把握。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出賣人遲延交付房屋或者買受人遲延支付購房款,經(jīng)催告后在三個月的合理期限內(nèi)仍未履行,當事人一方請求解除合同的,應予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
已網(wǎng)簽房子遭遇開發(fā)商抵押,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334人看過
-
應對開發(fā)商拒絕交房的措施
261人看過
-
合同簽訂后客戶未付款,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489人看過
-
防止一房多賣:開發(fā)商應采取哪些措施?
441人看過
-
強拆房屋未簽訂協(xié)議,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104人看過
-
對于證人拒絕作證,應該采取哪些救濟措施
341人看過
購房合同本質上是房屋買賣雙方就交易行為達成的一致合同,是雙方的共同的意思表示。購房合同的內(nèi)容主要是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例如買方何時付款,賣方何時交房等。購房合同的作用是保障交易雙方的合法權益,交易順利的情況下,雙方憑借購房合同辦理過戶手續(xù),... 更多>
-
商家拒絕開發(fā)票應對措施西藏在線咨詢 2024-12-25根據(jù)所提供的問題解答,我們需要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行修改以使其符合要求。首先,我們需要注意到該法律的第一條已經(jīng)包含了問題解答中提到的內(nèi)容,因此不需要再次引用。其次,我們需要注意到該法律的第二十二條中使用了“國家有關規(guī)定”一詞,而問題解答中使用了“商業(yè)慣例”,因此我們需要將“國家有關規(guī)定”替換為“商業(yè)慣例”。最后,我們需要注意到問題解答中提到了消費者可以向稅務部門舉報,而該法律中沒
-
開發(fā)商可采取的退房措施有哪些?遼寧在線咨詢 2025-02-01許多購房者在選擇購房時機時會感到非常糾結,不知道該如何進行選擇,甚至可能會在支付了首付后反悔,那么在購房者已經(jīng)支付了首付后反悔想要退房時,是否可以退房呢?對于這種情況,購房者應該怎么辦? 購房者可以要求開發(fā)商采取哪些方式退房呢?根據(jù)合同的約定,購房者可以承擔違約責任并采取以下方式之一要求開發(fā)商退房: 1. 如果實測面積與合同約定面積誤差絕對值超過3%,購房者可以要求開發(fā)商退房; 2. 如果開發(fā)
-
勞動者拒絕提供勞動關系證明,應該采取哪些措施黑龍江在線咨詢 2022-04-17按實際情況,只要屬于勞動仲裁的范圍,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處理。 根據(jù)《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仲裁法》、《勞動保障監(jiān)察條例》的規(guī)定,勞動者可以選擇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投訴,也可以選擇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請求單位依法開具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 由于用人單位為勞動者開具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是法定義務,因此用人單位拒絕為勞動者開具解除勞動關系證明的行為是違法行為。所以,
-
簽訂房屋認購書后房價上漲, 買家拒絕履行購房合同, 開發(fā)商該怎么辦河北在線咨詢 2022-01-22很多人引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guī)定,簡單認為“因不可歸責于當事人雙方的事由,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未能訂立的,出賣人應當將定金返還買受人”,從而在簽認購書時不是很小心仔細,總以為不簽正式合同就沒事。但是,認購書是雙方對交易房屋有關事宜的初步確認,其一般包括了房屋的位置、面積、價款、簽署正式合同的期限、交房日期、定金等主要條款,如果買賣雙方違反該認購書的
-
如果購房者未能按期交納房款,開發(fā)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寧夏在線咨詢 2024-12-09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三條,若沒有約定違約金,則賠償損失應按照實際損失進行計算。當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時,損失賠償額應相當于因違約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若經(jīng)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存在欺詐行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定,應承擔損害